張翊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站 廈門,我被大獎砸中了,張翊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村子裡唯一的遊人。孩子掙脫了我的手,向著剛認識的大鵝就跑了過去,質樸的畫面突然多了些童趣。
孩子沒跑兩步,雨水又淅瀝瀝的下了起來,林薇抱著追鵝未遂的點點跑進了圓乎乎的裕昌樓躲雨,大門上貼著春聯,孩子幫著老人剝著蠶豆,地上的母雞等著意外掉落。
老人笑嘻嘻的讓我們坐下,然後就用天南地北的閒聊打發著下雨天的無聊時間,雨小了點,老人捧著裝滿胡豆的簸箕去廚房時又回頭看了我們一眼,眼神裡帶著落寂,大概是好久沒有這麼熱鬧,看著幾個年輕人想到了自己在外務工的家人了吧。
如果不是雨水阻隔,林薇真想挨個挨個的去拜訪那些世遺,烏雲在山間駐足了,雨沒有停歇的意思,林薇一行急匆匆的來,又急匆匆的告別了河坑,心裡有了一絲遺憾。
下午去往不遠處的雲水謠景區繼續參觀,一條沿河流淌的千年古道牽起整個河濱小鎮,也牽起了兩座世遺土樓,溪水潺潺,水車和大榕樹下,竹桌竹椅清茶飄香,這是最具有詩情畫意的土樓鄉。
進入雲水謠景區,沿著公路先到達的是最高的方形土樓和貴樓,參觀後,沿著小路來到溪水邊,透過城隍戲臺沿著溪水行走就是電視劇《雲水謠》中經常出現的大榕樹和水車,竹桌竹椅清茶飄香,稍坐之後,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懷遠樓,這是一棟雙環形的土樓。
\"雲水謠\"原名簡窖村,表明這是簡氏聚族而居的地方。在這片蠻荒而神奇的土地上,客家人與閩南人在不斷的對峙、磨擦和交融中不斷地壯大,客家話和閩南話成為通行的方言。人們辛苦勞作,繁衍生息,時間像流水一樣嘩啦啦地流過。
直到電視劇《雲水謠》的到來,開啟了簡窖村的喧譁,和其它土樓村不一樣,這裡有著先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靈秀的山水讓雲水謠變得秀氣十足。
這裡有氣勢十足的和貴樓,是福建最高的方形土樓,建於清雍正十年,屋主人是雍正年間的進士簡次屏公,至今,5層140個房間裡住下的都是簡氏後人。歷經200多年,這泥土夯成的房屋依然牢固如新。
孩子們對這種結構的房子充滿了好奇,進去之後就開始挨家挨戶探尋,村民們也不介意。
土樓的中間大多有個神龕,要麼供奉文神孔子,要麼供奉武聖關羽,和貴樓也不例外,而這座由簡次屏公建造的和貴樓,當然是用來供奉孔聖人的,期望著子孫能像他一樣都金榜題名。
從和貴樓出來,沿著小路就能下到河邊,景色也一下子變得秀美起來,順著溪水往下游走,不多時就能看到一處城隍戲臺,在農閒時節,雲水謠依然會請上戲班子來鬧上一鬧,這是這些留守老人們一年的盼頭。
繼續往下,過了大橋,就是著名大榕樹與水車,濃濃的鄉意順著這河水流淌,流進了每個人遊人的心。
也許是天氣的原因,雲水謠並沒有其它攻略所說的人滿為患,林薇也沒有體會到太多的商業氣息,山間的雲霧,奔騰的溪流,還有那棵遮天蔽日的大榕樹,都讓她覺得舒服。
當晚林薇一行住在村子裡一座叫做水雲居的土樓裡,由於遊客稀少,當晚就只有他們幾個住客,倒是無比清靜。
老闆為林薇一行辦理好入住手續,就開著車去村尾吃喜酒,留下了偌大一處院子給他們。
翊哥兒在門口飛了個飛機,看了下土樓周圍的地形,水雲居所處的位置已經是在雲水謠的東部邊緣,身後是一片茶園和稻田,如不是雨水造成了泥濘,幾個小朋友還真是想撒開腳步去山野間放肆一下。
現在還是循規蹈矩順著景區步道去尋找雲水謠另一座世遺土樓-- 懷遠樓,在一片盛開的荷園背後,一行人發現了這一處宏偉的老宅子。
不愧是世遺,比他們的所住的水雲居整整大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