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翊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元宵節燈會,我被大獎砸中了,張翊可,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宵燈會的舉辦地點是一個類似古鎮的商業街,聽說此次辦得特別隆重。原本半個小時的路程這次林薇一行足足開了一個多小時,人真的特別的多,等林薇一行停好車到達這裡的時候人已經超多了,好多年輕人都盛裝打扮,穿著傳統的民族服飾,林薇一家也都穿著自家公司設計的改良版漢服。特別漂亮,很是吸引眼球,引得好多人來詢問店鋪的名稱和連結。當然林薇在這裡也看到好多穿著公司品牌的服裝,真的很感動,很驕傲。
正月十五元宵節,按我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元宵節賞燈起源於“火把節”,上古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我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
而這一天也是我國的情人節之一,是獨屬於中國人的浪漫。元宵節的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這一天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物件。元宵燈節期間,又是青年男女與有情人相會的時機。古時候就有許多詩人為此題詩,如歐陽修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辛棄疾寫道:眾裡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都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所以說元宵節也是我國的“情人節”。
今夜,蓉城的人們相聚在這裡,賞花燈、猜燈謎、品元宵,共度這個喜慶祥和的團圓夜。
林薇一行順著人群往裡走去,道路兩旁的木架子上掛滿了各式各樣的花燈,雖然現代人的夜生活早已不缺乏燈光照明,但形態各異、玲瓏剔透、賞心悅目的傳統花燈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義。點亮的花燈,寄託著親情與鄉情,承載著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凝聚著對幸福未來的嚮往。
元宵佳節,賞的是花燈,品的是文化。花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輝映著中華民族風俗習慣、審美趣味的演變,也蘊含著始終沒有改變的團圓祈福的文化核心。
且不說那些傳統的走馬燈、玉兔燈、孔雀開屏燈、子牙封神燈、三戰呂布燈、大鬧天宮燈等諸色花燈彷彿使人進入神話世界,單就這些白彩燈、葫蘆燈、西瓜燈、辣椒燈、貓兒燈、狗兒燈、羊羔燈、娃娃燈等也是形象逼真,色彩豔麗,美不勝收,確實匠心獨運,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姿態萬千。更有新內容、新形態的現代風格彩燈為傳統燈會增添別樣色彩。
為滿足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此次燈會在主題內容上積極創新,不僅從神話故事、古典名著中找尋靈感,也從現實生活、流行文化中汲取養分。有的精心設計科技感十足的太空主題花燈,讓人們盡情釋放想象力;有的將本地特色建築以花燈形式匯聚一堂,彰顯地域文化魅力;有的將花燈與動漫形象相結合,吸引年輕觀眾“打卡”,漫步燈會之中,時代氣息撲面而來。太多美麗的花燈讓林薇一行直呼看不過來。在絢麗的花燈的烘托下,元宵佳節更顯流光溢彩。
中國花燈歷史悠久、流派眾多,精妙絕倫之作更是數不勝數。浙江仙居針刺無骨花燈精緻典雅,燈面圖案由刀鑿針刺成孔,燈身無骨,造型多變;福建泉州花燈式樣豐富,以其獨有的刻紙、針刺工藝和料絲鑲裝技藝而聞名;廣東潮州花燈鄉土氣息濃厚,工藝繁複,無論是屏燈還是掛燈,皆精巧多樣、內涵豐富……這些構思奇妙、製作精細的花燈,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文化自信、促進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近年來,伴隨傳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