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回 梧桐看劍,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暘跳出窗外,但見那人一襲黑衣,在月色與樹林的亂影之間竄躍而去,便施展起“梯雲縱”,腳下頓如踏燕般輕,直追入那梧桐林中。覷得將近,一劍朝那人後心刺去。
那人側身疾躲,顧暘戳個空,那人右手中刀往他面前一晃,左掌已托住顧暘劍柄。
顧暘剎那之間心中一凜:“這莫不是太極拳中的‘攬雀尾’式?莫非他是武當弟子?”
那人本想把顧暘劍拍掉,不料顧暘熟知此招,這一掌便落了空。
顧暘大喝一聲,綽劍砍去,“錚”的一聲,刀劍齊鳴。
二人刀劍並舉,便在那月光下來往拆了數招,顧暘見那人黑布蒙面,看不清容貌,又把大刀用得如劍般輕靈深厚、柔中帶剛,技法似與自己是一路,不是武當門人亦是分支,心念一動,覷個破綻,把劍往那人臉上虛晃一下,轉身便走。
漸聽得耳邊風聲動,顧暘左腳回踢,正中那人腿彎,本欲速接右腳,那人大刀卻在片刻之間迎面劈來。
眼下雖情勢危急,但顧暘半招已出,也顧不得多想,一面揮劍招架,一面飛起右腳,正中那人刀柄。那人大刀卻也砍在顧暘劍刃上。
顧暘只覺他刀勢不重,卻後勁十足,那一股股綿厚力道儼然如潮浪般洶湧而來,“哐”的一聲,手中劍錚然落地。
顧暘驚覺不妙,卻忽見那人手中大刀卻也已被他踢飛,脫手旋出數丈,直插在身旁不遠處的梧桐樹上。
“好!好小子。”那人鼓掌大笑道,“再來。”
顧暘聽了他的聲音,頓感十分熟悉,但他的聲音自面紗下發出,聽來頗覺沉悶,一時卻想不起他是誰,不過心裡多少放鬆了幾分。
那人道:“好小子,出招!”
顧暘見他不再拿刀,便大笑一聲:“哈哈,好!”一腳把寶劍踢到旁邊,劍鞘也擲在地上,一招“鐵柺翻江”,左腿忽地一彎,有如跛瘸散架,右臂曲折伸出,看似緩慢,瞬間卻擊到那人臉旁,一記手刀切向他脖頸。
那人急側身躲過,見那手刀擦著脖邊而過,忍不住喝采道:“甚麼招數,端的詭異!”
顧暘聽了此話,便知他並非蓬萊派門人了,大概是武當弟子或其他分支流派傳人。
殊不知這“鐵柺翻江”正是蓬萊派絕學“八仙過海”套招中的第一式,手足之動皆是模仿八仙之首鐵柺李姿態,左腿彎曲效跛勢,以作障眼法,右臂卻仿鐵柺形狀,彎曲擊出,出奇制勝。
這“八仙過海”套招並非沿襲武當,乃是蓬萊派根據八仙神話自創,共九式,前八式效八仙形態,由鐵柺李之跛重、漢鍾離之坦蕩至曹國舅之輕捷,最後一式“履狂波”卻是提煉總彙,集前八式之大成,往來身影飄忽,輕重自如,已到了逍遙無所恃之境。
這組套招打破武當功夫柔中帶剛、敦厚老成的境界,單講究一個“奇”字,故而只是蓬萊門中人方才學到。一套九式打下來,效果最佳,單拎出來也可使用,又可結合刀劍槍戟,融會變通。
為它是獨家秘技,奇妙卓絕,恐被盜學,卻又套路繁瑣,頗倚功力,一招失誤則效果大打折扣,容錯較低,更兼姿勢怪異,故而蓬萊門人於眾人之前多用溫柔敦厚而又功力絲毫不亞的武當太極功夫,一般不用這套“八仙過海”。
顧暘雖於此招嫻熟,卻也是為它技巧繁瑣、姿勢醜陋,故而未在蘇見黎跟蹤之時使用,這次則是為了驗證對手是否是蓬萊門人,方才使出。
只聽那人道:“我這招‘八卦拳’,你可接得住麼?”
正說時,忽然步履變幻,有如畫圈,一面飛拳擊來,顧暘忙俯身閃過,那人的拳勢卻已包裹住他全身。
顧暘只得使出“八仙過海”第九式“履狂波”,在幾棵梧桐樹之間左躥右跳,有如流影換形,方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