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四回 幕後推手,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是十年之前,光緒十五年。我在武當山學成,先師王蘭亭修書一封,在舉我到端郡王府裡做武師之後,入道無蹤。端王嘉賞我的功夫,頗為倚重。”
“是時恰逢皇上大婚,親政不久。某日端王突然找我敘話,道說:‘李師傅,本王這裡有一件刀尖上舔血的差事,你可願做得麼?’”
“我便道:‘瑞東本是習武之人,更受王爺器重,便是刀山火海,也萬死不辭。’”
“端王道:‘這件差事可不比尋常的打擂鬥武,做起來極難,怕是天長日久,但對你我、對朝廷,都有莫大的好處。’”
“我聞言便有些躊躇,因此也未一口應下,唯恐是甚麼見不得人的勾當,便問:‘不知是甚麼差事?’”
“端王道:‘你先應下,本王自然相告。’端王話裡的意思,顯然是不容推託的了。”
“我當時一聽,心想哪有這個道理!那時我在江湖雖小有名頭,但以端王的身份之尊貴,便是天下公認的武林盟主前來,也差得太多,豈敢二話。”
“我便只好應下,問端王是甚麼事。端王又賣了個關子,說道:‘這差事你若是做得好了,太后出面,封你做四品御前帶刀侍衛,你從此可就發達了。’”
“我心中一凜,究竟是甚麼差事,如何又跟太后扯上關係?”
“端王道:‘這些年來,皇上年幼,一直由太后主政,辛苦得很。今年皇上大婚,剛剛親政不過數月。李師傅,你也知道,咱們太后,可不是個喜歡清閒的人。……’”
“我聽著端王對當朝皇上太后評頭論足,提心吊膽。但端王是何許人也,道光皇帝的孫子,當今皇上的堂兄。”
“只聽端王又說:‘那日太后與我談起皇上,只說皇上親政之後,如何聰明能幹,如何雷厲風行,怕是多年之後,她要享盡清閒咯!太后說話時,語含譏諷,了無舒心快慰之態。咱們做臣子的,首要的自然是察言觀色,為主上分憂了。’”
“聽到此處,我大概明白了些什麼,大抵是太后不喜歡皇上親政。但端王口中的那差事,仍未說出來,我便再問。端王反說:‘你回去安心候著,三日之內,太后便會宣你進宮。’”
“端王話說一半倒是舒服了,卻擾得我那三日當真難熬。第三夜,太后果然宣我進宮,黃金千兩,好菜美酒,又教那太監總管李蓮英作陪,直把我灌得半醉。”
“太后此時方說:‘李師傅,咱家召你進宮來,是為的甚麼,端王可與你說了?’”
“我迷糊著道:‘端王話說了一半,只是不甚確切。’”
“太后笑道:‘端王做得對。若確切時,豈不壞了?’”
“我藉著醉,說了一句:‘臣不懂。還請太后明示。’”
“太后道:‘李師傅,你說皇上親政,好是不好?’”
“這話可當真難答。我猶豫了片刻,說道:‘皇上若是為了國家,為了太后,那自然是好的。’”
“太后道:‘自皇上親政以來,我清閒得很,也不再操勞了。你道皇上,是不是天下第一大孝子呢?’”
“我剛要回答,腦袋裡卻突然一激靈,想起那句話來。太后不是個喜歡清閒的人。若非端王先與我敘過話,保不準我要斷送在此了。想到此處,我的酒突然醒了。”
“我尋思了一尋思,便支支吾吾地道:‘皇上雖然至孝,究竟年少,經歷尚淺,但若太后能輔佐幫助,朝綱必興。’”
“‘李師傅倒也聰慧。’太后聞言微笑,屏退左右,‘我呀,有意在民間為皇上培植一批心腹。皇上如今年幼,這些人咱家先替他管著。待皇上羽翼漸豐之時,教這些人在民間起事,以為響應。你懂我意思麼?’”
“若是沒有前面的話,我便信了。但此時此刻,我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