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回 且奔襄陽,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少俠武藝高強,義薄雲天,況且正值年少,當為武林表率,興國安民,豈能斷送在此?”

“若能把顧少俠救出,為國家百姓謀一番事業,雖死何惜!”

“總歸是這世道太不堪,才讓這是非難辨。”

“低頭的,不是好漢!”

“……”

顧暘趴在荒草之間,淚已哭不出,腦中不停嗡嗡作響。

肩上的擔子好重。

他想起在蓬萊山時,師父為他講過的春秋時期趙氏孤兒故事。

流血的公孫杵臼,撫孤的程嬰夫婦,都是響噹噹的英雄。

只是那公孫杵臼引頸一刎,卻留下程嬰夫婦遭唾半生,辛苦一世。

看來有時候人活著還真不比那一死來得痛快。

況且,活著的,最終也難免一死。

仇歸煙,去了。

辛真、辛誠他們,也去了。

他們用幾十條生命的代價,才把他顧暘,從幽冥門前一步之遙,艱難托起。

只是,他們在托起他的同時,又把興國安民、統率武林這樣的重任,壓在了顧暘的肩上。

就衝著他們那慷慨一赴,他這一生,便註定了不能碌碌無為。

雖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但大多人的名字,實際上是淹沒在這歷史的滾輪之中的。

能為家國做一番事業者,何其少。

能為家國做一番事業,何其難。

可無論能不能做得成,他註定是要去做了。

如若不做,上對不起國家百姓,下對不起這幾十顆亡靈。

顧暘最初只是為了復仇而出山的。

當然師父也曾薰染過他一些天下之事,終不及他親眼看到這個世界,所感受到的仇恨與快意,來得直接,來得暴力。

於是如今他不能只復那小小家仇了,更要復這些為他而死者之仇,更要復那飽受創傷的國家之仇。

只是,如何去做?

迷茫。

他一無錢,二無權,只有這一身還不算太差的功夫和拳拳之心。

興國安民,沒那麼簡單。錢、權、義,缺一不可。

說到興國安民,他想起師父曾給他講過的歷代武林豪俠。

煙霞子身為蓬萊一門,自然先從開派祖師張三丰開始講起了。

接著,又敷演到同時期的“武當七俠”和明教教主張無忌,再說到時代略前的南宋大俠郭靖、黃蓉夫婦和“神鵰俠”楊過,以及北宋的丐幫幫主喬峰。

至於稍近的明朝清代一些武林高手,上及明末名將袁崇煥之子袁承志,下至本朝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故事,顧暘反而是最後才聽知。

相比於近代這些武林人士的履跡,顧暘更喜歡聽師父從張三丰祖師敷衍開來的郭、楊故事。

從他們的故事裡,他知道了,原來郭靖身為一代大俠,卻總是被罵“傻小子”;原來“神鵰俠”楊過能那般至情至性;原來印象裡縹緲於雲霧之間的張三丰祖師,不是什麼神仙,也有年少時的悸動——

他曾與郭靖大俠的二小姐郭襄相遇,她贈給他一對鐵羅漢,百年之後他卻輕而易舉地從身上摸出;郭襄建立了峨眉派,懷念著十六歲時楊過為她綻放的煙和霞,張三丰卻在對面的武當山上,建立了武當派,守望著峨眉,和她。

當然,前輩們脫去神秘面紗的兒女情長,固然讓顧暘流連,但更令他佩服的,自然是他們的俠義愛國之舉。在這一點上,師父與他的看法卻有些不同。

師父話音之中,雖不乏對喬峰、郭靖、黃蓉這樣為家國天下殉身之士的褒揚,但更多的,卻似乎是對楊過、張無忌一類功成身退者的嚮往,常引儒學大師孟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墨魘恩仇記

北方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