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五回 蘇仙嶺上,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人聽得,都感驚訝。

顧暘向徐濯埃談過自己身世,有位先師。蘇見黎雖知他拜了丐幫長老武安承為師,但只跟他學了一招,第一反應還是他那位在蓬萊派的師父煙霞子。

蘇見黎用掌心摸了摸顧暘的額頭,又用手背敷了敷,說道:“不燙啊。”

徐濯埃道:“顧兄,你說的莫非是你那在蓬萊山的師父煙霞子麼?”

顧暘道:“正是。”

蘇見黎道:“他老人家不是已然過世了麼?”

“是啊,我也納悶。”

“想是你看錯了?”

“不會,不會的。”顧暘茫然地搖頭,“只是方才那人的身形、動作,真的好像,……真的就是他似的。是他,是他……可他已經死了。……罷了,我也不知道。”

三人沉默片刻,徐濯埃不知何時收攏了摺扇,敲著手心,笑道:“哈哈,妙,妙哉!”

顧暘道:“何處妙了?”

徐濯埃笑道:“顧兄自言不知何往,如今豈非有了去處?”

顧暘聽得,鼓掌大笑道:“妙,妙!咱們便循著他蹤跡追去,看看是也不是,順便把這大好江南遊一遍!”說罷,解開韁繩,輕按馬背,一躍而上。

蘇見黎和徐濯埃望著他一笑,也縱身上馬。

山路之上,三個人,兩騎馬,蹄音如鼓,踏起漫漫沙塵,就這樣往青天盡處的遠方,飛奔而去。

初時三人是依著那黑衣人的馬蹄印前行,到了一處岔路,卻見三個路口都有馬蹄印。顯然是那黑衣人為防被人追蹤,故設了兩條假印做干擾。

顧暘下了馬,蹲下身去,輕摸著那馬蹄印跡,不覺傷感輕嘆。

蘇見黎見了,蹲到他身邊,說道:“哥哥,你不必憂心,總能找到的。”

顧暘道:“他顯是有意設障,以防追蹤。”

蘇見黎道:“那咱們便分頭而行,待辨出假印,再於此地匯合呀。”

顧暘道:“後面到了城中,無了蹄印,找尋不到,如之奈何?”

蘇見黎柔聲道:“那咱們就一個人一個人地問呀,總能找到的。”

顧暘側頭望著她,一雙大手籠住她的小手,微笑道:“你說得是。”

“既如此,咱們且快走罷。”徐濯埃道,“那人先行未遠,興許還趕得上。”

顧暘和蘇見黎點點頭,又上馬去。

三人沿著馬蹄印,跋涉數日,已入郴州地界。

正行間,忽遇一青山相攔。山上繁松如雲,秋空似金,時有雁鳴成行,翼動而來。

只聽得簌簌之音,循聲望去,山下有一溪,溪上有一瀑,瀑邊桃枝交錯,雖不見桃,亦不見花,隨風而動,自有蕭然韻致。

溪旁有一園門,黑簷白牆,上題“桃花居”三字。

三人見那黑衣人的足印竟已流連至此,沿山而上,想來也是一時興起,賞玩一番,便也上了山。

方行片刻,見到一個山洞,名為“白鹿洞”,三人把馬拴了,入洞觀看。

洞內寬敞似廳,晦明交映,四周洞壁上生著無數鐘乳石,論其形貌,或筍,或針,或瓦,或刀,奇茂如林,不一而足。

繁石之下,還有涼霧騰騰蒸拂,兩側清水流漫,恍惚至人間仙境。

三人出了洞,牽馬前行十數步,忽見松枝掩照之間有一石碑,上刻一詞,其筆秀美流轉。詞曰: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知何處。可堪孤館閉春寒, 杜鵑聲裡殘陽樹。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本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詞訖,後附數句:“秦少游辭,東坡居士酷愛之。少遊已矣,雖萬人何贖!芾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墨魘恩仇記

北方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