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回 議老山水,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津陷落後,聯軍養精蓄銳,準備進攻北京,戰火稍息,但此時聯軍雖已逼近京畿,清國其餘各地並未受到兵戈波及。
此事自慈禧太后向十一國宣戰那日發端,郵政大臣盛宣懷傳令各地電信局扣押詔書,只給各地督撫觀看。
兩廣總督李鴻章覽過詔書,直呼:“偽詔!偽詔!假傳此書者,其人該斬!”
而在得知此詔書正是出自慈禧太后之手時,李鴻章陷入沉默。
“以太后的聰明神武,如何一時這般糊塗?亂民不可用,邪術不可信,兵釁不可開。如若不自量力而輕易嘗試一戰,恐怕數千年的文物之邦,從此到這裡就結束了。”
於是李鴻章聲稱宣戰詔書是在義和團挾持下發出的“矯詔”、“亂命”,表示“粵不奉詔”。
有李鴻章領頭,東南各省大吏,諸如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山東巡撫袁世凱等,聯名抗旨拒戰,史稱“東南互保”。
張之洞還針對朝廷的無腦宣戰提出另一方案:一旦某日北京陷落,便擁立李鴻章為中國總統,主持大局。
李鴻章與幕僚劉學詢還曾秘密聯絡廣東興中會會長孫文,商議“兩廣獨立”,但孫文出於警惕,半道而返。
五月三十日,在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的支援下,由郵政大臣盛宣懷牽線,上海道餘聯沅邀請各國駐上海領事舉行會晤,簽訂《東南保護約款》九條與《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十條,議定:
“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不要進兵長江流域與各省內地;各國人民生命財產,凡是在轄區之內的,都依照條約保護。”
因此,炮火雖在北方連綿一個月,直到天津陷落,但並未波及其他地區。東南互保的推行,把戰爭對中國百姓、領土、財產的損害壓到了最低。
此時顧暘在天津盤山,牽掛聶士成及為其寄信之事,蘇見黎柔言款款,勸定他在盤山養傷不出。顧暘便派兩名隨從前往北京聶府探聽情況。
數日之後,隨從返回,道說聶府人去樓空,顧暘更加焦急。
蘇見黎道:“哥哥莫要著急,急則傷更難痊。你安心休養,待把傷養好了,再做計較。”
顧暘也只得相從。
這日顧暘看看傷愈,在床前捏著那封聶家書信端詳,蘇見黎在旁望見,便知他有去心,拉他起來,往屋外走去。
他們立在門口,看向門外,是時一場夏雨方歇,層巒盡青,各處怪石凌空,如刀如劍,水光閃閃。
二人攜了手,行至一彎水潭,潭邊一塊巨石,刻著“三盤暮雨”幾個字,潭上幽雲籠罩,水汽蒸騰,似煙似雪,恍若仙宮。
蘇見黎道:“哥哥,此處可好麼?”
顧暘嘆道:“好,太好了。”
蘇見黎笑道:“此處以‘五峰八石’、‘三盤之勝’為名,歷史上曾有數不清的文人墨客、帝王將相來此遊賞,聽說乾隆皇帝一生之中三十二次來登盤山,還道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
顧暘摸著蘇見黎的小手,柔聲道:“阿黎,你隨我飄零江湖,已有兩年,如今你又懷了孕。顧暘本應侍奉身前,奈還有一件大事要做。待我回來,我便娶你。我們一起終老於這山水之間。”
蘇見黎今日帶顧暘出來觀賞山水,本是為了引出這個話題,誰想竟被顧暘先提出“娶她”之事,聽得不禁臉上飛紅。
“那……那你什麼時候回來?”蘇見黎瞧著水潭,輕聲問道。
“這……”顧暘道,“雖不確切,一旦得知聶軍門家人去處,我便回來。”
蘇見黎道:“那……那我可該等得急了。你一日尋不得他們,我便一日做不得你的新娘麼?”
顧暘聽著她嬌怯的聲音,望向她的側顏,見她眼眸流動,膚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