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五十六回 毀教踏槍,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於清水,真英雄,黃馬褂子紅斗篷;紅纓槍,擰三擰,東門外面安下營,一心要把張莊平。”

這段歌謠,是張莊一役後,茌平縣的百姓為義和團首領三師兄於清水所編,尤顯其勇。

原來朱紅燈在森羅殿之捷後,又討伐了禹城、長清、博平等地的教堂,把財物洗劫一空,並與二師兄本明和尚分兵兩路,恰待向北大舉進攻。

正當朱紅燈以為官府要大加圍剿之時,巡撫毓賢卻再次下了“招撫令”:只要義和團願意罷手,官府將不再征伐。

義和團雖然多勇莽之輩,也深知若不見血光,何樂而不為?朱紅燈便暫時解散了團民,把財物瓜分之後,各回各家。

不想一班團民回鄉的路上,正在茌平縣張莊教堂附近的一座寺廟裡歇腳時,幾個官兵和一夥教徒竟持鳥槍闖進廟來,一面掃射,一面大喊“捉活的”。

這夥人不知道的是,二里開外,便是於清水的人馬。

於清水聞訊率三百餘名團民洶洶趕來,再度舉起“興清滅洋”大旗,把寺廟圍得有如鐵桶。眾人先是念念有詞,演了一出請神戲,把官兵和教徒們看得昏了頭,再一齊殺入,砍死數人,接著放火大燒張莊教堂。

教堂之內本來有火藥,這一燒,直接釀成了一場大爆炸,把教堂毀得面目全非。大火嗤嗤地燒了一夜,直到天明,又蔓延到整個村莊。十六間大小教堂,一百八十座村舍,頃刻為灰。

此戰過後,於清水率眾與朱紅燈會師,二人商議道:“如今之勢,騎虎難下,解散不利。不如再行糾聚,以顧眼前。”遂又洗劫了吳莊、楊莊,村民張萬春與之理論,被團民用槍扎死。

而此時顧暘和蘇見黎已回到山東。他們先是接近陽穀,蘇見黎本想回縣去看望一下老父,終究沒下定決心,便繞開陽穀,回了山東去。兜兜轉轉,來到博平縣,與本明之眾相遇。

本明說起暫時解散之意,一時或也難與朱紅燈等人廝見,二人便權且寄身於本明軍中。

多日之後,聽說茌平縣張莊事發,本明便又把分散到附近的團民召集起來,約有千人。雖已近乎黃昏,卻也顧不得許多,揮軍東進茌平。

行至一片荒野,薄暮沙日,風捲枯草。卻見有一彪外國人,從隊伍右側數十丈之處快馬馳過,直踏得塵埃四起。那夥外國人似有百餘眾,個個都是軍士打扮,方向與團民們一致。

本明道:“荒原之上,莫名出現這麼一群洋人士兵,想是去支援張莊教徒的。”當即一聲令下,團民們鼓譟旗揮,刀槍並舉,向那夥士兵撲殺過去。

一些洋兵們馬兒受驚,登時失控亂跑。隊尾的洋兵們迴轉身來,步槍急射,擊殺數人,奈何距離過近,已被團民們奔到跟前,如潮水般吞噬。

隊伍中前列的洋兵們見狀,忙架槍射擊,局勢瞬間逆轉,衝殺在前的團民們一個個中彈跌倒,但兀自前仆後繼。

顧暘見如此下去定然損傷慘重,透過四周噪耳的外語,他遙望到洋兵隊伍最前列——也就是現在的最後排的一個褐發軍官,正時而揮手,時而吶喊,想來士兵們的應對,是由他指揮。

顧暘心思已定,便往後輕輕仰倒,足尖在地上一掠,飄然之間,數十丈之距竟如咫尺,身子已在隊尾洋兵們的槍管之下。

洋兵們一心射擊團民,哪裡注意到身下情形,被顧暘一手撐地,身形幻影橫移,雙腳連踢,剎那間已踢落六七支步槍。

這正是顧暘於劍谷之中潛心所創絕技“踏槍術”,尤遠尤速。他在練過一度春夏的輕功之後,結合出山以來所融匯的武功基礎,忽得“梯雲縱”之精要。

只是飛奔騰起,卻易中槍,他便結合了“八仙過海”中的那式“採和醉花”,倒地騰挪,加以“梯雲縱”之要訣,便可瞬至持槍的敵人身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墨魘恩仇記

北方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