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傾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回 不速之旨,劍如夕,墨傾辭,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見黎見了,忙拉顧暘下馬。顧暘雖不情願,卻也被她拽倒跪下。眾山賊怔住不敢動。

那太監翻身下馬,展開聖旨,尖聲誦道:“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惟治亂以重,護國尤艱。而社稷之要,君後之安,在京師也。近有大臣引薦,朕亦多勘,知爾勇烈精武,凜然有報國之心。雖稍與拳匪,未聞從劫掠之事,更大臣力舉,微罪可赦。會夷寇侵擾,朝夕欲亡我帝都,朕不能安,茲授爾城門吏之職。冀扈衛紫禁,威震夷狄,另加丕績。欽此。”

顧暘和蘇見黎在地上聽得都是一頭霧水。

“顧暘接旨!”太監又叫道。

蘇見黎忙拉著顧暘磕頭,二人學著話本里的情節喊了一句“謝主隆恩”,接過聖旨。

眾山賊雖多聽不懂這文縐縐的聖旨,但箇中也有識得幾個字的,當下翻譯傳播開來,一片喧嚷叫罵。

劉呈祥在山坡上充滿鄙夷之色,高聲道:“原來顧暘師兄所說的京津人脈,卻是個這!”

人群中豁地也從各處竄起一些聲音:

“脅迫朱師兄,在京城攪人大婚的,也是他!”

“他雖名為義和團中人,實則沒做甚麼事,還與官府的女子勾結!”

“此人便是個騎牆派,隨風倒!”

頃刻之間,方才還跪拜顧暘的眾少年便徹頭徹尾變了一副頭臉。

顧暘雖也迷茫不解,聽眾山賊這般詆譭,固然是心中大怒。

但朝廷給自己封了官也是事實。

他跪下接旨,一方面是一時懵圈,一方面阿黎的父親是朝廷命官,她既拉自己跪下,自己也便從了,不願牽累了她。

更何況他本不知聖旨中的內容,甚至以為是要捉拿自己,不曾想是冊封自己。

阿黎還偷偷告訴他,這城門吏負責稽查京城出入,保衛帝都,乃是正七品的武官。對於他這樣未涉科場的江湖草莽,實在是很高了,要知道阿黎爹蘇國南的知縣之職,也只有七品。

只是,朝廷是從何處挖掘到他這個“勇烈精武”的愛國少年,又為何莫名其妙赦了他這個“稍與拳匪”的江湖人士之罪,提拔他一介草民做正七品的武官呢?

其實聖旨中的答案已經很明確了:“大臣引薦”、“大臣力舉”。

他是誰呢?

顧暘第一個想到了阿黎的爹爹,蘇國南。

但蘇國南曾是維新派,與當權者相悖,最高的時候也只到過五品官階,不會有這麼大的話語權,更何況如今又不知下落。

第二個,顧暘想到了聶士成。

他是直隸提督,位高權重,又是蘇國南的好友,還曾與自己有幾面之緣,曾為己解徐府之圍,似還流露出些欣賞之意。

只是,便當真是他,又為何如此呢?

同時,他還想起吳信臨死前所說,向他索要蘇國南把柄的對頭,正是聶士成。

且不論吳信所說真假,且不論聶士成是否表裡不一,總之現在事情是越來越複雜了。

倘若這兩件事情的推手都是聶士成,那此番入城為官,豈非是一個陷阱?

雖然不知道他的動機,但一年來顧暘飽受官欺,當真細思極恐,不由得繃起根弦。

但眼前的形勢是明知山有虎,也要往虎山行了。畢竟阿黎爹爹生死未卜,義和團眾首領也等待救援,而這些只有去了北京才能解決。

思及此處,他突然想到眼前就有一小波劫牢援軍。當然了,百餘個毛頭少年,並無大用,但向他們知會一下,他們若有一日實力壯大起來,想起南下相救眾首領也是好的。

此時顧暘問起是誰舉薦,太監一問三不知,原路快馬離去。看周圍眾少年時,則是一個個面帶怒色,操刀舞槍,盡有衝上來火併之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墨魘恩仇記

北方折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