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密室,兵家聖道,李三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燕國君主皇甫朗的書房,我站立一旁正看著張顯對燕國君主吐沫橫飛的講述我的來歷。
我心道: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我打量著皇甫朗,這是一個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溫文爾雅、容貌英俊、有一定氣度,但是臉色蒼白顯露疲態,我估計不是最近國事操勞就是身有疾病。
我正溜號時,皇甫朗發問:“姚先生的名諱是?”我一愣,心道:這還真是個問題。
在明國我的名字叫姚明,想想都覺得好笑,畢竟我沒有長到2米26,估計起名時姚“阿爸”是偷懶了。
為避免尷尬和對姚巨人的敬仰,我決定改個名,那個世界被人叫聲“經理”總有一種虛榮感,我決定保持下去。
對皇甫朗道:“國主,先生之稱實不敢當,本人叫姚經理。”
皇甫朗點了一下頭意味深長的對我說:“經理,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已清楚,我相信張國師所言,燕國的生死存亡就靠你了。這是調兵的虎符以及我的佩劍,從現在起,封你為大將軍,燕國的一切力量歸你調遣。拜託了。”
一旁地張顯一臉的激動,我嘆了口氣道:“承蒙國主看的起在下,希望不辱使命。”皇甫朗滿臉倦意的笑了笑,轉向張顯道:“帶將軍下去吧,以後有事不用稟報,你們可自行裁斷。”
張顯帶我走出了皇甫朗的書房,我最後看了一眼這個疲倦的中年人,真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隨著張顯坐著馬車,看著燕國的街景,街道上三兩行人顯得冷冷清清,由於燕國打了敗仗,百姓神情都很落寞。
馬車停到一所古樸且大氣的府邸前,“荊王府”三個鑲金大字刻於門匾之上。
看我注視著門匾,張顯道:“荊王,非燕國人,身世不詳。前代國主最信任的武將,武藝高強,有救駕之功,封為異姓王,世襲罔替,顯赫一時。然其子荊光在其薨後,廣結黨羽,目無今主,預謀奪權並派人扼死當今國主獨子皇甫亮,被國主設計擒拿,滿門抄斬。國主念前代荊王有功,在百姓中多有威名,則未去其名,保留府邸,作為紀念。留有專人料理府內諸般事宜,現在依然保持著當年的模樣,姚將軍暫居此處,待日後戰勝齊國,再為姚將軍另選良址造府設衙。”
我忙道:“張國師太過客氣了,這就挺好。”我兩眼放光的走進大門,筆直的一條路通向大殿,道路兩旁20餘間房屋,建築莊重肅穆,尚樸去華,明廊通脊,氣宇軒昂,府後的古樹蔥蘢,藤蘿蔓掛,野卉叢生,樸素自然。時有僕人穿梭其間各司其職,也井然有序。
我與張顯來到大殿,僕人奉茶來,分賓主落座,張顯驅散旁人,直奔主題。
張顯道:“姚將軍現在已經是燕國的大將軍,國主已授生殺大權,我張顯願受將軍驅馳,我們上下齊心,希望使燕國轉危為安。姚將軍心中已有定計了嗎?”
姚經理道:“還沒有,張國師別急,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先介紹一下燕國的情況吧。”張顯道:“經萍江之戰,二十萬燕國精銳盡失,留守的軍隊沒有戰鬥經驗,並以老幼居多,人數不足一萬五千人。守城軍械缺乏,尤缺箭矢。還有,嗯?”
張顯沒有說下去的原因,是因為發現我一張苦瓜似的臉,那真是驚動的心,顫抖的手,o型的嘴裡,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短暫的尷尬過後,我強顏歡笑道:“國師,投降算啦,這仗沒法打。”
張顯激動道:“將軍又妄自菲薄,書中說......”我忙到:“停,打住,這事容我再斟酌斟酌,今天有點勞頓,明日再議如何?”
張顯道:“也好,姚將軍先熟悉一下住處,軍國大事不急於一時,明日再商議也不遲。”
送走張顯,我心道還是看看有什麼值錢的東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