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失蹤疑雲,兵家聖道,李三貴,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天一早,石春就帶了五個工匠如約而來,石春今日穿著燕國軍中的制式鎧甲,也頗有威嚴,腰挎副將的佩刀,很有精氣神,看來很好的完成了角色轉換,我對石春報以微笑,對今日的裝束表示滿意。
大家來到書房,姚經理拿出昨日描畫的機關裝置圖,讓他們研究一下,可否參照圖紙,做出實物,並告訴他們這些裝置會起到什麼作用,幾位匠人包括石春都立即認真地看了起來,並不時的討論,交換下意見。
不一會兒石春走上前來說道:“稟大將軍,這機關裝置設計確實精妙,但組成裝置的構件,卻也尋常,我們幾個商討後,確定可以做出實物。”
姚經理道:“好,造出實物後,看能否達成量產,以被戰時所需。”
石春又走回“專家組”商討一番,回稟道:“在實際生產前,觸發裝置與觸發物需要做一些磨合實驗,逐一進行匹配,才可投入量產,現觸發物為何物,尚不知曉,所以······”
姚經理把兩口箱子推到匠人的面前說道:“這裡就是觸發物,名為‘風火震天雷’是一種戰爭利器,所以殺傷性極大,你們在試驗時一定做好安全措施,不可掉以輕心,此物也屬絕密,如有外洩,格殺勿論。”
石春開啟箱子,將“風火震天雷”小心翼翼的放於桌上,大家初見此物,都嘖嘖稱奇,唯獨一老匠人陷入了沉思,我發覺後便問道:“老先生,看見此物,是否想起了什麼?”
老者答道:“十年前我見過這個東西,但我不知道這個東西的作用,當時的鑄造量很大,匠人也很多,“荊王府”委託打造時,我只負責這個鑄鐵外殼,其他的構件都是獨立區域,隔離打造。就在即將完工時,出了怪事,負責最後組裝的匠人們全部失蹤了。其中也包括我的好友鄭光鬥,他也是這個工程的總工頭。當時有人猜測是“荊王府”為保留技術秘密,而殺人滅口,但當時剛剛成立的“天目”經過調查,由張國師出面,對“荊王府”的嫌疑予以澄清,說失蹤案與“荊王府”無關。
“荊王府”自此事後,處事就很低調,後來就不了了之了,但我們做的這批東西被“荊王府”收回後,就再也沒出現過,直到今天。”
大家都充滿疑問的把目光轉向了姚經理。
姚經理解釋道:”大家知道我是剛到這沒多久(冤枉啊),不過你說的那批東西,我找到了,就在“荊王府”的密室裡,至於這起失蹤案我也很感興趣,再看見張顯,我會詳細的問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就這樣,你們回去做幾個機關裝置實物出來,實驗著看看,到底怎麼樣?威力如何?它對燕國在後面的戰爭中的成敗,起很大的作用,為了燕國,也為了我們自己,請諸位盡力。”
石春與匠人們帶著兩口箱子走了,我急忙吩咐備馬去“國師府”。
姚經理與張顯面對面聊起十年前的失蹤案,張顯說:“這事兒是很蹊蹺,當時‘天目’成立不久,就發生了失蹤案,外界懷疑是‘荊王府’殺人滅口,但經過我們仔細的調查研究發現,那批匠人是失蹤了,但肯定和‘荊王府’無關,他們不具備行事後不留痕跡的能力,匠人們被最後目擊出現的地點離河邊很近,‘天目’做了大量的現場勘查,最後我們猜測得出一個不太確定的結論是他們被綁架了,走的水路。不確定的結論是不能跟民眾說的,只能說是失蹤,因為我們沒證據,現場做的太乾淨,李易曾說‘如果是綁架,這批人員素質及行動能力,不比我們天目精英組的人差。’我澄清了‘荊王府’的嫌疑,也在調查中發現了,他們做了一批神秘物件,害怕事情見光,就藏起了這批東西。直到被你發現。”
姚經理無奈的笑了笑。
姚經理又問道:“鄭光鬥是何許人也?”
張顯答道:“鄭光鬥原是明國人,家裡幾代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