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匈奴人,長啥樣,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座元老們多半生在長江流域的沛縣,許多人此生只是從關東打到關中,又從關中打回了關東,一輩子都未踏足黃河以北的土地,遑論北邊燕趙之地,甚或匈奴的大本營漠北草原了;

即便見多識廣如張良、韓信、蕭何等人,平生也只聞匈奴之名,卻從未真正與匈奴人打過交道。

皇帝的這個問題,把在座諸人都問住了,大殿內頓時靜了下來。

看樣子,這會是一次冗長的議事,幾名善於察言觀色的小黃門藉著這個空檔,給各人面前的銅案上,一一布上斟滿熱茶的漆耳杯。

大家盯著耳杯,沉默良久,還是新趙王張敖率先開口,

“臣跟隨先父在趙地多年,雖未曾與匈奴人短兵相接,但因接壤之故,時時備邊,對他們略有了解。

匈奴亦是古老部族,傳說可上溯至上古時夏后氏,也算得上夏朝遺民。

後人對他們有各種稱呼,稱山戎有之,稱獫狁(xiǎn yun)有之,稱葷粥亦有之。”

“什麼?竟是夏朝遺民?這麼說,他們是人,不是什麼半人半獸之類?”樊噲插嘴道。

“是人,是人。”張蒼小聲對他說,“你且耐心聽下去。”

張敖望了樊噲一眼,繼續道,

“將軍所言甚是,匈奴人也是人,只是他們長於陰山以北的廣袤草原,以遊獵牧養為生,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時時遷移罷了。”

“居無定所?那麼說,他們沒有城池,也沒有關塞?”

“是了。”張敖點點頭,朗聲說,

“咱們漢人住屋宇樓閣,而匈奴人住氈帳,隨時、隨地皆可搭建拆除。

我家有個老僕,曾被匈奴人擄去數年,據他講,曾遠遠見過單于的氈帳,真是碩大無朋,簡直同漢家富戶的堂屋一樣宏偉。

但即便偌大的氈帳,只兩炷香的功夫便可全部拆卸,一片片毛氈卷在馬背、駝背上運走,甚是便捷。

大草原中何處水草更豐茂,他們便趕著牛、羊、馬、駱駝五畜,舉家遷徙。”

眾人聽他講得繪聲繪色,不由紛紛抬頭打量所處的殿中,但見雕樑畫柱,八維九隅,高大雄偉。

大家竭力想象著同樣大小的氈房,忽而佇立在千里之外風吹草低的大漠中,忽而又完全消失的景象,心中對匈奴人的靈活機動,便增了幾分理解。

“誒,牛、羊、馬,再加駱駝,這才四畜啊,五畜中還有一畜是啥?”樊噲忽然又插嘴。

“羊,又可分為山羊和綿羊兩種,這便是兩畜了。”張蒼慢悠悠地伸出兩根手指,

“山羊產奶多,易養活,綿羊產毛多,都是草原生活所必須的牲畜。”

眾人一片恍然大悟之聲,而劉季把玩著手中的玉卮,目光飄忽不定,心下想的卻是,如此一盤散沙般的敵人,連個固定的據點都沒有,若我漢軍想主動出擊,無異於在茫茫草原中大海撈針。

除非,能派些探子深入匈奴王庭,掌握他們移動方位的第一手情報。

***

蕭何近些日子忙著籌備郡國上計之事,於民生最是關心,忙問,

“那,他們不耕種嗎,平時裡吃些什麼?”

“他們倒是也耕種,但耕地大約只分佈於與我漢接壤之處,耕農多為劫去的漢人。比如我家老僕,當年便是被掠走種地去了。

匈奴人的日常飲食以畜肉、乳品為主,穿皮革,睡覺蓋氈裘,對糧食的需求不多。”

肉乾、奶幹最是扛飢,靜靜聆聽的韓信一言不發,本打算置身事外,可腦中卻條件反射般盤算起來,這說明,匈奴人行軍打仗時,大約也不需要像漢人一樣,攜帶大量補給。

草原地大人稀,一望無垠,真縱馬馳騁起來,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拳爆星,從融合獨角仙基因開始

鄙人不善奔跑

秩序者們

東瓶西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