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拖字訣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五章 拖字訣,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年輕的太子冒頓相似的故事,也曾發生在曾經的晉國大地上。
遙想昔年,昏庸的晉獻公寵愛年輕妃子驪姬,欲以驪姬所生的少子為嗣君,而視已經長大成人的兩個兒子——太子申生與公子重耳為最麻煩的障礙。
後來,老實巴交的太子申生始終不願離開祖國,遂為父王與驪姬逼得自盡;
而公子重耳選擇出逃,顛沛流離十九年,默默積蓄力量,等待時機,最終殺了自己的侄子晉懷公,成功復國,是為一代名君晉文公。
與晉國相去不遠的草原上,太子冒頓選擇奪權的方式,更加簡單粗暴,他只借助了一種新型的武器——鳴鏑。
鳴者,叫也;鏑,箭也。
鳴鏑,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響箭,箭飛則鳴,猶如一名會低聲吟唱的死神。
匈奴太子每夜親手打磨的鳴鏑箭頭,是由草原上最兇猛的頭狼腿骨製成,通體磨得精光水滑,中空有無數小孔,一端尖利,另一端呈四角瓜稜形,白森森的狼骨泛著熒光,有種蕭瑟質樸的美感。
冒頓藉著訓練父王所賜萬騎之機,一改此前匈奴部隊忽聚忽散、號令不行的單兵作戰狀態,藉著從月氏國學來的經驗,打算訓練一批言聽計從、服從首領的死士。
這批死士將只聽從冒頓一人的號令,而他們的箭,也只會追隨冒頓手中鳴鏑飛翔的路徑。
***
太子冒頓信心滿滿,要將這萬名死士,訓練成匈奴部落中有史以來,第一支擁有鐵的紀律的隊伍。
第一次,太子的鳴鏑在風中嗚咽著,飛向了他最愛的良馬,死士們在震驚之下,手足無措,凡有猶疑不敢射者,皆被立斬於馬下。
第二次,太子的鳴鏑又射向了自己平日最寵愛的閼氏(yān zhi),死士中遲疑者更多了,而那些心軟不射的兵士,與可憐的閼氏一起,瞬間殞命在大漠的長河落日下。
這是一種速成的訓練,這種訓練並非建立在傳統中原道德的制約之下,血腥殘暴,卻十分有效。
相較斯人如玉的晉文公在流亡中依禮而為,逐步建立聲望、收服人心的緩慢過程,馬背上的王子們選擇透過絕對的暴力征服,來建立自己的政治權威。
草原的大環境是殘酷的,人們每天一睜眼,便需要與暴風雪鬥,與乾旱斷流鬥,與群狼鬥,與其他部族鬥,對殺戮和征伐早就習以為常,生機轉瞬即逝,那些託大錯過的人,只會成為大漠上新一縷的無主孤魂。
好在,命運之神對冒頓是青睞的,並沒有讓野心勃勃的他等得太久。
***
在不久後的一次圍獵活動中,隨頭曼單于出獵的太子,再次深深看了一眼耀武揚威、揚鞭衝殺在前的父親,從身後的表箭囊中,默默摸出了鳴鏑。
搭箭,扣弦,上身微微挺起,深吸一口氣,左肩推,右肩拉,背部用力,把這張熟悉得彷彿自己身體一份子的牛角弓,拉到最滿——
要穩,這一箭務必要穩,就像之前數百個夜晚中在腦海裡不斷演練的那樣,穩穩地瞄準。
然後,他凝視前方,輕輕鬆開了右手扣弦的三根手指,眼神銳利如鷹隼,無悲亦無喜。
這一次,太子的鳴鏑帶著必勝的信念,在空中旋轉著,發出死亡的悲鳴,飛向了自己的父親。
已被訓練得對太子絕對忠誠的死士們不假思索,萬箭齊發,將頭曼單于、隨獵的後母閼氏以及所有不願立時臣服的萬騎長們,盡數屠戮殆盡。
漫天呼嘯的箭雨中,大地上綠得油亮的牧草被涔涔鮮血洇溼,又被火熱的日頭烤乾,只留下舊鐵鏽一般散發出淡淡腥味的痕跡。
大草原上新一代的狼王,就在這箭與血的洗禮中,誕生了。
弒父上位後,冒頓單于所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