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五章 誰不想當范蠡呢,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安頓好劉季,呂雉匆匆出了大帳,想追上張良的腳步。

冬日清晨的凜冽寒氣,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她只看見張良略顯老邁的朦朧身影,在韓信的帳外來回徘徊,踟躕踱步,遲遲沒有走進去。

即便對於老成謀國的張良來說,接下來這番圖窮匕見的談話,也不好開口吧,呂雉明白。

大時代的車輪從他們每個人身上碾過,將人最心底的柔軟與脆弱,反覆淬鍊,直到成鋼。

“我還從未來過定陶縣。原來這便是春秋末年,越大夫范蠡歸隱的地方嗎?”

呂雉緩緩走至張良身側,漫無邊際地問。

“是啊,咱們現在所處的定陶,正是古之陶縣。

傳說名相范蠡,在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平吳後,改名姓為鴟夷子皮,先去了齊地營商,後又散盡千金,來了此地,最終隱於陶縣。”

張良出身貴族,家中祖輩五世相韓,關於先秦各著名人物的生平典故,他皆瞭然於胸,信手拈來,

“當年范蠡辭相散金時,曾說‘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至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一介布衣,久受尊命,不祥啊。”

張良似在對呂雉講述范蠡的故事,又似在喃喃自語,提醒自己。

“原來如此,難怪大家又稱范蠡為陶朱公。

遙想范蠡、文種共襄盛舉,輔佐勾踐成就大業,可二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呂雉低頭看了一眼腳下的一方土地,心內感慨油然而生,不知兩百多年前,功成身退的范蠡攜美人西施,可曾也立於我今日所在之地,靜靜觀賞那旭日東昇?

“可惜啊,世人都以為,文種之韜略智慧,終遜范蠡一籌。”

“難道不是嗎?范蠡深諳飛鳥盡、良弓藏之道,早早覺出不祥,便歸隱經商,泛舟五湖。

文種卻總想著與越王共富貴,最後不免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張良如范蠡一般,皆是黃老道家的信徒,他今日驟然提到范蠡,必有自己的緣故。呂雉遂順著他的話頭應和,想一探他言下之意究竟為何。

“老臣倒以為,范蠡,運也,文種,命也。二人之間,其實相差的只是運氣。

如何選擇退身的時機,全憑運氣。那文種亦有改天換日之才,未必不諳越王為人長頸鳥喙,不可與共樂。

只是他抽身太晚,老天沒有成全他啊。”

“張大哥莫忘了,范蠡也曾說過,‘人事與天地相參’,天地與人事,總是因循為用,互為因果的。”呂雉忽地朗聲道,

“我雖是婦人之身,也信奉成事在天,謀事在人的道理。

大哥將來若想效仿那陶朱公,不必苦求老天成全,只要我在,我自會傾力相助。”

張良想不到她竟如此爽朗大方地承諾,心下一驚,一時陷入了沉思。

他與劉季夫婦相識於微時,自楚營歸來的呂雉,與他記憶中的有些不同。

他只是智者,不是神仙,自然不知道九百年後,世上會有一代女皇武則天,更不知道武則天的魂靈已住進呂雉的身體,合二為一。

他只能將一切變化,歸因於年齡的增長,以及苦難的人質生活對她智慧的加持。

若在以前,他會把呂雉的許諾當作荒唐兒戲,而如今,他眯著雙眼,認真思索了一陣,答道,

“若真有那一天,老臣先多謝夫人成全了。只是,不知夫人希望老臣做些什麼?”

“待我想好了,再說與你知。眼下,請大哥先帶我一同去見見韓信罷。”

自從於垓下近距離見識過韓信將兵的神武,呂雉總替他歷史上勢窮事迫、倉促謀逆被殺的結局感到惋惜,一代戰神兵仙,漢初三傑之一,難道真的不能被保下來,為她所用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拳爆星,從融合獨角仙基因開始

鄙人不善奔跑

秩序者們

東瓶西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