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四章 邊郡牧苑,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怕皇后相中的那名神將,縱然他自己願打,也未必能讓陛下安心啊。”

張良撫著長鬚,悠然道。

“兩害相權取其輕,當年垓下之戰時,陛下何等煩惱糾結,最後不也想明白了嗎?”

呂雉盤算著,劉季這動輒率大軍親征的執念,大約是冰凍三尺,其形成也非一日之功。

包括她在內的觀史者常有種錯覺,總覺得秦之開國皇帝嬴政,與漢之高祖劉季,實屬隔世的兩代人,他們的思想與治國方法,大約也有天壤之別。

但她這一世身臨其境,才深刻領悟,秦末漢初的群雄們,其實都經歷了戰國與秦帝國兩個時代,他們最初接觸的天下,是那個刀光劍影的戰國世界。

成長軌跡塑造了思維模式,這批人過往所積累的習慣、經驗與知識,與其說全部來自於那個僅有十五年的短命王朝,倒不如說,來自戰國末年的群雄紛爭。

更不消說,自壯年起兵後,便未歇鞍馬一日的劉季了,說起來,劉季本人,倒是比始皇帝更年長著三載。

他以區區亭長之身,提三尺劍而起,率領一眾元老,百戰得國,先破秦,後滅楚,戰績輝煌。

而這引以為傲的戰績裡,卻有著兩個至關重要的獨特之處:

首先,在作戰時,偏好大兵團決戰。

正如決定天下歸屬的垓下之戰那樣,這時的將帥們力求畢其功於一役,一旦戰敗,麾下士卒便作鳥獸散,各種勢力迅速分化、重組,旋起旋滅。

其次,群雄基本不求協同作戰,諸人於四面八方蒼頭特起,崇尚個人勇武,首腦人物往往親赴戎機,不太假手他人。

死人堆裡養出的作戰習慣,後來伴隨了劉季終生,他痴迷御駕親征,也是因為多疑,也是藉助個人威德,以天子名義討伐那些作亂的敵人。

“對付諸侯王,他知己知彼,非要親征也就罷了。

連對匈奴也貿然親征,著實是託大。”

呂雉心想,無論用何種方法,也必須使皇帝改掉熱愛親征的毛病,以免誤了她的大事。

以及,與靈動迅猛的草原民族作戰,若繼續採用大兵壓境的方式,無異於刻舟求劍,緣木求魚。

況且,以眼下的國力而言,也養不起一支龐大的軍隊,只能是精銳騎兵,越精越好。

***

“嗯,‘將’這一節,如何說服陛下,這都是後話,姑且不去管它。

咱們還有馬、弓、刀三個弱項。”

她找回了談話的主題。

匈奴與數百年後的突厥風俗相似,東征西討,所恃者,無非良弓與快馬也。

而騎射技能遠遠遜於突厥的大唐帝國,為何能擋住草原人南下的鐵騎?

除了兵法佈陣外,唐軍的勝算在先進的兵器上,只陌刀與唐弩兩樣,便殺得突厥人聞風喪膽,片甲不留。

這陌刀由來已久,相傳是由漢朝的斬馬劍演化而來,那麼,此時中原某處的工匠作坊內,應該可以覓到斬馬劍的雛形了吧?

至於弩,也是同理。

唐弩由漢弩沿襲而來,她依稀記得,漢代名將李廣之孫李陵,因騎射技藝高超,被擢升為都尉,曾在酒泉、張掖等邊地教習騎射,並且,李陵的軍中,慣用連弩。

只是,眼下還未到提出大規模製造斬馬劍與連弩的時機,而且,這些建議,總不能由一個不諳武功的皇后直接說出吧?

“還有馬。”她喃喃脫口而出。

還是田忌賽馬的道理,以我之上馬,敵對方之中馬——

唐軍的刀、弩可勝突厥,但騎射技藝,縱然再苦練,卻仍輸對方半籌。

好在,唐軍的馬,卻能和敵人的馬持平,不相上下。

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拳爆星,從融合獨角仙基因開始

鄙人不善奔跑

秩序者們

東瓶西境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