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隴西李氏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隴西李氏,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今日也累了,一群孩子,能有多大能耐?
既然皇后如此熱衷,那就讓皇后替我看看吧。
對了,記得帶上盈兒一同看。
他整日悶著讀書,越來越弱,像個道學先生,全不像我,將來怎麼當皇帝掌天下?”
***
張良自隴西與天水各郡蒐羅來的良家子們,多半姓李。
“李氏是當地大姓,郡望時譽頗顯,相傳隴西李氏的始祖,為秦時的郡守李祟。”
張良指著一群半大的青蔥少年,絮絮叨叨對呂雉介紹道。
呂雉會心一笑,隴西李氏的祖源,大約沒人比她更清楚。
回想上一世,唐太宗命吏部尚書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氏族志》,要在門閥士族林立的初唐社會中,提高關隴士族的門第,為李氏在高門大族中謀得首位。
兢兢業業的高士廉奉詔後,本著“退新門,進舊望”的原則,仍將山東士族列為第一等,惹得太宗大為不滿,只能向高士廉挑明,讓他不須論數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級”。
高士廉終於領悟了皇帝的意思,便果斷將自稱隴西李氏之後的李氏皇族,抬為了第一等氏族。
後來,唐高宗即位,廢王立武后,她說服高宗重修《氏族志》為《姓氏錄》,終將自己武氏本望也抬為了一等。
此舉與科舉的用意一致,實是為了貶抑舊族的力量,培植自己的黨羽。至於給孃家抬門第之舉,純屬舉手之勞。
對此,當時的縉紳士大夫皆咋舌,認為武后的郡望本不高,藉此抬高門第,有辱斯文。一時間物議紛紛,朝野上下頗引為笑談。
她表面雖不屑,心中卻始終藏著一個大不敬的疑問,想不到,機緣巧合,竟有機會於今日一探究竟。
呂雉含笑問張良,
“我有一事不明,還望太傅賜教。
隴西李氏一支,固是名門望族,但最早只能追溯到秦時的郡守嗎?
不是說,他們的先祖是聖人李耳嗎?”
***
“噗——”
饒張良見多識廣,也不禁笑出聲來,指著那些少年們說,
“這是哪裡聽來的荒謬奇談,只怕連在場的這些李家娃娃們,也不敢誇下海口,如此攀附。
春秋末年,天下大亂,李耳騎青牛出函谷關,雲遊四方,相傳死於秦國,卻與隴西李家沒什麼干係。”
果然不出我所料,呂雉抑制不住嘴角得意地上揚,一雙美目中隱隱露出譏諷之色,似乎又回到了前世那些爭強好勝的時日——
同樣都是攀炎附勢,李唐家敢大言不慚地攀上老子,而自己只是給孃家抬了幾等,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這口憋了千年的悶氣,真算是妥妥地解開了。
張良自然不瞭解她一時興起的意氣之爭,繼續道,
“不說李耳了,只說李家的始祖,秦國郡守李崇。
自李崇算起,他們李家已在西北邊陲經營了六代,煊煊赫赫,累世軍功。”
“六代?”
呂雉思索著,有些拿不準,略帶猶疑地問那群少年,
“你們李家諸男中,可有一名叫李廣的……孩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