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天予不取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章 天予不取,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年輕康健時,也曾習射,很是喜歡良弓寶刀。
不知武庫中的那些老朽弓箭,可否帶我去開開眼界?”
呂釋之頓了片刻,漫不經心地問。
“這有何不可?只是武庫裡塵土飛揚的,只怕你待不住,一會兒便要出來。”
校尉隨意笑笑,讓一名衛士領著呂釋之去到位於宮城西側的武庫,並向掌管武庫的武庫令打聲招呼。
趙王宮的武庫,也是趙國的中央武庫,更是為首都邯鄲儲藏“禁兵”的所在。
這是一座延續戰國規制的宏大建築,以夯土牆高高築起,牆壁厚達數丈,四周不斷有庫卒們巡邏守衛,可謂重兵把守,滴水不漏。
這樣謹小慎微的提防,也是由數百年的經驗教訓總結而出。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每有諸侯內訌或國人起事,總是會以當地武庫為首要目標,謀獲軍械,以求得逞。
若是實在攻不進武庫,便放一把大火燒了,也算是摧毀了敵方的軍火庫。
這一招,被先秦諸家系統歸納之後,寫進了兵書之中,《孫子兵法》第十二篇《火攻》中,曾重點將火攻的物件分為五類,依次為:
一曰火人,即焚燒敵人的人馬;
二曰火積,即焚燒敵軍糧草積聚;
三曰火輜,即焚燒敵軍的輜重;
四曰火庫,即焚燒敵軍的倉庫,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武庫;
五曰火隊,也就是焚燒敵軍的運輸設施。
因此,興建於舊趙國時期的趙王宮,在防火上格外用心,單是比別處城牆還要厚數倍的武庫外牆,便起到了絕佳的隔火功能。
一頓通報之後,嗇夫領著幾名庫佐,請呂釋之走進了趙國最重要的武庫。
偌大的倉庫中,一列列擺著無數高聳的木架,他仰頭看去,只見上面層層疊疊摞滿一捆捆的完整弓弩,還有分門別類歸納整齊的弩弦、箭矢、箭簇與護具。
呂釋之大受震撼,但面不改色,只在心下默默清點,單論弓弩,粗粗算去,僅目之所及的這間倉庫內,便至少藏有十萬把。
除了弓弩,還有數不勝數的鐵質兵器。
趙國有非常豐富的鐵礦資源,自春秋戰國以來,邯鄲一直是北方最負盛名的冶鐵中心之一。
歷史上,趙國曾出現過富可敵國的郭縱等“鐵王”,以家族的一己之力,包攬了從鐵礦的開採,到鐵器的冶煉鍛造之全過程。
因此,趙王宮的武庫裡,除弓弩外,最盛的便是各式各樣的鐵兵器,如長刀、甲、鎧、鐵股、鐵削、帶鐵桿銅鏃等,令人暗暗心驚。
衛士與庫佐忙著聊天,隨手給呂釋之一指,他便從角落中積滿灰塵的舊木架上,找到了傳說中的姜氏弓,和其它一些好東西。
***
洛陽北宮內,呂雉讀罷呂釋之傳來的密信,陷入了沉思。
在信中,二哥向她報告了一條壞訊息與一條好訊息。
壞訊息是,趙地的老臣和驕兵悍將們,果然桀驁不馴,只知有趙王,不知有皇帝,長此以往,尾大不掉,遲早釀成大禍。
對於這一點,無論是熟知歷史走向的她,還是善於審時度勢的呂釋之與張蒼等人,均毫不感到意外。
呂釋之憂心忡忡地寫道,目前張敖新近即位,羽翼未豐,雖有野心但畏手畏腳,勉強可以恩威並施地彈壓住;
至於究竟能壓制多長時日,誰也說不準,無異於一場豪賭。
並且,對於趙國君臣來說,他們或許不願做出頭鳥,卻不介意推波助瀾,因此,萬不可縱容他們與其它心懷不軌的諸侯王結為同黨。
而他帶來的好訊息,卻大大出乎呂雉的預料。
“於邯鄲城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