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梧桐引鳳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梧桐引鳳,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計,簡單來說,便是各地方官員定期向朝廷彙報工作的一項傳統制度,在西周時便已萌芽。
《周禮·太宰》中,將上計分為一年一次的歲計,與三年一次的大計,彼時的上計,大約只侷限於口頭彙報。
只是,周朝的官員世卿世祿,上計考核的結果如何,並不會對這些宗親官員的政治地位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王任人唯賢,官吏們不再全是自家血親,而對他們的問責需求也隨之加強,上計制度,終於發揮出了應有的考核功效。
後來,秦始皇將此項制度發揚光大,以每年十月為歲首,命令地方官員將轄區內的財稅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到中央。
這份書面報告,是為“上計簿”。
各地的上計簿齊匯咸陽後,秦廷的御史大夫便率領多名柱下史,對這些書面報告進行統一審計,並將結果呈報皇帝,以決獎罰。
曾任秦朝柱下史的張蒼,對這一整套上上下下的流程,自是清楚無比。
根據分層管理的原則,各縣、鄉的主管官員,將帶著計簿,前往所屬郡的治所,住在郡邸,接受郡丞的考課。
而與秦不同的是,漢初郡國並行,境內有郡,亦有異姓諸侯國。
因此,郡一級的上計簿,便要視不同情況,而分別呈送。
對於那些由漢中央直管的郡,在匯總下轄縣鄉的統計資料後,將派出上計吏,攜帶本郡的上計簿赴洛陽,接受由相國蕭何主管的朝廷考課。
而對於趙國這類的非朝廷直管的諸侯國來說,需將下轄各郡的數目再次整理,然後由本國的高階官員擔當上計吏,以國為單位,彙報中央。
張蒼雖然年歲不大,卻是個資格頂老的柱下史,上計經驗豐富。
趙地的眾多基層官員,大到郡丞、郡守,小到縣令,凡有任何拿不準的地方,都會前來向他請教。
而張蒼也每每拿出最大的熱忱,不厭其煩地詳細指導。
一段時日下來,劉季元老功臣集團中,入漢前出身最好、官職最高的張蒼,憑著獨特的魅力與親和力,竟與趙國的中下層小官們混了個臉熟。
***
起先,這些趙地官員們都以為,開國伊始,本次呈報中央的上計簿,也如秦末那些兵荒馬亂的年頭一般,只需簡單的幾簿幾卷,便可草草交差。
沒想到,在張蒼的不斷調理下,上計文書的內容越做越多,門類條目也越做越細——
不僅涵蓋了各郡縣一年來的戶口、墾田、錢糧稅課、水土治理、緝捕盜賊等方面的治理業績和數目,
竟然還包括了疆域、城邑、地圖與地形。
當幾位郡丞苦著臉來找張蒼抱怨時,他總是一本正經勸他們說,這些內容的增加,都是有據可依的。
根據他自洛陽皇城帶來的小道訊息,朝廷預備對先朝的上計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以後每年的上計簿中,均會加入山川地理、風土物產等資訊。
“早晚都要加的,不如今年一併先做好。
這樣你們的名字到了洛陽,擺在蕭相國面前,也給他老人家留個好印象嘛。”
張蒼神神秘秘地說,眾郡長官們聽得一臉信服。
若果真入了蕭何的法眼,將來的境遇,怕又不止限於趙國本地了。
安撫好了基層官員,張蒼也不忘對平級的同儕們進行安撫。
他特意對趙相貫高暗示,皇帝之所以派他來輔助,是打算用趙國本年的上計,給其他諸侯國打個樣,讓天下效仿。
“所以啊,大王既尚了公主,又為趙國之王,可謂又親又貴。
您老幾位務必要幫他做到盡善盡美,也為趙國爭個面子。”
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