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匈奴與南越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七章 匈奴與南越,武則天重生為呂雉之後,酒釀番茄番茄,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澄明,這個規劃中,暗含著用長沙國平定南越的期許。
因為,論起領兵進攻南越,放眼全國,無人能出其右,原因有二。
首先,是以夷制夷。
劉季一干人等,雖出自長江流域的沛縣,說起來也算南方,但比起真正暑溼癉熱、暴露水居的南越諸郡,還是小巫見大巫。
而吳芮長期生活在當地,熟悉風土人情與地形特點,其部下將領也多出身越族,深諳水戰,且經歷過秦末戰爭的洗禮,戰鬥力極強。
而第二個原因嘛,則是源於吳芮的出身。
***
當初,歷經異常艱苦的血戰後,始皇帝曾統一南越,並秉承秦人徙民的老傳統,遷了中土之民與越族雜居,但為時太短,民族融合尚未見成效,便趕上了秦末戰亂。
因此,能否獲得佔南越人口絕大多數的越人的擁戴與認可,是成功統治南越之地的首要因素。
現在的南越王趙佗,原本為秦之南海龍川令,他之所以能於亂世中割據自立,也是依仗著當地越人的強大勢力。
而與深耕南越多年的趙佗相比,吳芮一家的優勢,簡直令他望塵莫及,同時又嫉妒得牙癢癢。
因為,吳氏的優勢,是源於血緣的。
長沙王吳芮,是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的七世孫,在越人族群中,有著與生俱來的巨大威信。
如此一家忠心耿耿的守邊之臣,宛若為南越國量身定製的天敵剋星,難怪深得漢初兩代皇帝的信任與重用。
“臨行前事情太多,我顧不上了。
你記得代我賞吳臣些好東西,再多多美言,誇他幾句。”
想到吳氏一家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百忙之中的劉季,也免不了再額外叮囑幾句。
呂雉點頭道,
“知道了。
我還想著,既然咱們不可能多線開戰,不如先同南越國把貿易開啟。
若想藏富於民,貿易商賈,貨殖求利,不可不重視。”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義在利中,南越本就是割據之地,商而通之,長此以往,不費一兵一卒而使南越主動歸附,也不是痴心妄想。
“也好,只是不知是否行得通。
你得空時,與蕭何商議一下,回頭再問問吳臣本人的意見。”
“好。”
怎麼行不通?
餘下之事,便不由你掛懷了,呂雉抿嘴笑笑,轉了個話題,
“那麼陛下征討的大軍,預備如何自洛陽過去?
是繞路從代地走,還是穿過趙國境內,直接北上?”
“這個嘛——”
劉季眨了眨眼,露出了呂雉司空見慣的那種狡黠神色,
“兵分兩路。
一路走代地,由陳豨接應,另一路,走趙國。”
“趙國的輿圖,想必張蒼已經為陛下搞到了?”
“嗯,早就來了。
張蒼還行,不但算數厲害,辦這些事的手腳也挺利索,加之趙國上下還算配合。”
殿外的風雨更急了一些,狂風裹著疾雨,一陣陣地敲打在琉璃窗上,劈啪作響。
劉季頓了頓,擱下橘子,輕描淡寫地說,
“還是老規矩,跟我走的這幾員大將的家人子女,都留在洛陽城中,你留意一下。”
“陛下不如大方一些,直接讓他們每家選個兒子出來,進宮做個郎官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