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章 孔聖人說了,不能哭,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回家的路上,蘇過還沉浸在一種英雄遲暮的悲涼中,難得地保持了沉默。

蘇軾卻不打算放過他,問道:“怎麼樣,親眼看了司馬君實,可是你想的那般模樣?”

“有點可惜,”蘇過答道:“如果他年輕二十歲,肯定能做得更好,眼下都是靠一點執念在支撐,也聽不進任何話了。”

蘇軾嘆道:“二十年前他也不是沒有機會,不過先帝最終選擇了王介甫。”

神宗皇帝當年年輕氣盛,一心追求的是富國強兵,司馬光又拿不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來,王安石則不一樣,除了“當法堯舜”之類的響亮口號外,他還呈上了一套詳細的國家弊病陳述及相應的改革方案,恐怕換作任意一個銳意進取的帝王,都會選擇王安石。

蘇過看著熱鬧非凡的汴京城,車水馬龍,各式店鋪的叫賣聲不絕於耳,小販們穿插其中,街上游人安逸而快樂,突然對父親說道:“爹爹,這麼好的一座城,不好好守護,實在可惜了。”

蘇軾時常被兒子稀奇古怪的話驚到,笑道:“又在瞎說,眼下四海昇平,你在可惜什麼。”

蘇過解釋不了,也笑道:“說錯了,這麼好一座城,我一定要好好守護它。”

“是啊,”蘇軾也向轎外看去,讚道:“如此繁華景象,當可與盛唐爭輝。”

他這參與其中的小驕傲,蘇過也懶得拆穿,盛唐可不會幹割地納款求和的事。

這年八月,蘇過安心呆在府上,與兄長蘇迨及蘇轍家的三個堂兄弟一起潛心讀書。

因司馬光臥病,朝事依舊紛擾,暗流湧動,蘇軾也是整日焦頭爛額,不過見蘇過幾人最近表現不錯,他還是抽出時間來給子侄們講講課,順道說下朝廷裡的趣事。

九月初一,司馬光去世,舉國哀悼,朝廷下旨贈太師、溫國公,諡號文正,賜碑名“忠清粹德”,對比幾個月前的王安石,可謂極盡哀榮。

蘇過想起那個由蘇軾口嗨而引發蜀黨和洛黨相互攻訐的故事來,於是趁著蘇軾在家的間隙,對他說道:“我昨晚又夢到祖父了,他讓我告誡爹爹近日要小心犯口業。”

蘇軾翻了個白眼,說道:“那你下次讓他直接找我,用不著你傳話。”

蘇過小心說道:“爹爹莫要不信啊,最近又是太廟大典,又是司馬溫公的葬禮,遇到的人也多,龍蛇混雜的,爹爹小心言語間又被小人抓到把柄。”

蘇軾嘆了口氣,被兒子教育本就是件不爽的事,還把自己老爹拿出來嚇唬自己,要不是看在兒子也是一片孝心的份上,高低得讓他抄幾本經書,擺擺手,說道:“知道了知道了。”

蘇過陪著笑,一臉諂媚樣,他太知道怎麼哄這位大才子了。

司馬光的葬禮恰好和太廟大典的日子撞上了,這日皇帝領眾臣完成了繁瑣的大典流程後,大臣們便打算前往司馬府進行弔唁。

這時身為帝師,也兼任司馬光葬禮主持者的程頤站了出來,攔下眾人,不讓前去,理由是《論語》有云:“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就是說聖人這天弔喪哭了,就不再唱歌,眾人剛剛在太廟大典上聽了奏樂,再去參加葬禮便不合適。

蘇軾忍住了沒張嘴,旁邊有人已經笑道:“聖人說哭則不歌,也沒說歌則不哭啊。”

於是大家還是一起來到了司馬府上,卻又不見司馬康出來招待客人,眾人都是一臉懵。

這又是程頤的主意,不讓司馬康接受祭悼,理由是孝子理當悲傷過度,不能起身。

蘇軾再忍,憋了一肚子氣,唸完了寫給司馬光的祭文後,便氣沖沖的回府了。

等了半日的蘇過一看他臉色,便知道發生了什麼,小心翼翼地問道:“爹爹今日沒與誰發生口角吧?”

蘇軾還在生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