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繞了幾道彎的經商許可證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章 繞了幾道彎的經商許可證,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三位大人物這樣盯著,饒是蘇過臉皮厚,也有些招架不住。
只因士農工商的觀念根深蒂固,在宋朝更是“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哪怕是當代科學家蘇頌和沈括,也是經科舉走上仕途之後,才有時間花在感興趣的研究上,蘇過如今尚是白身,便表現出熱衷於工匠商賈之事,長輩們自然都不會同意的。
蘇轍第一個開口道:“天機閣的事情都不能再做了,禮部試就在明年,如若不能順利進入殿試,眼下這些虛名全都是笑話。”
蘇頌張張嘴正準備說話,蘇過搶先說道:“叔父怎知我就過不了禮部試,我也不曾因為這些耽誤學習,這一點爹爹可以作證。”
蘇軾點點頭,勉強承認了這一點,說道:“五郎學習上十分勤勉,我亦是經常檢查的。”
廢話,你問一個社畜如果能重生回到初中想幹嘛,多半回答都是要好好學習的,再說這個娛樂匱乏的年代,不看書習字,那就真成蘇衙內了,終日鬥雞走馬,相撲蹴鞠,再調戲調戲妹子。
好吧,好像也不是很匱乏,但蘇軾肯定是支援不起的。
蘇頌這才解釋道:“五郎還是有分寸的,天機閣那邊也確實是幫了我大忙,不過開作坊之事我是不贊成的,這些事情完全可以交由工部那邊來操辦,五郎有時間從旁指導便是。”
“其他幾樣都可以,鏡子不行,”蘇過堅持道:“開了工坊,我可以將賬簿交由爹爹掌管,一應進項支出都詳細記錄在冊,保證不從中牟私利。”
老蘇們相互看了眼,蘇軾問道:“那你做這個圖什麼呢?”
“爹爹知道我在天機閣收了幾名稚童教算術吧?”
蘇軾點頭,“那是之前你求我答應的。”
“不錯,”蘇過感慨道:“我本以為來的至少也是官宦之家或者書香門第的孩子,結果只是幾個街角市井小民的子女,雙親都在城裡辛苦打拼,正好讓我幫忙看著孩子。”
蘇頌有些尷尬,說道:“那幫小吏實在是不像話,竟如此敷衍五郎。”
“不怪他們的,”蘇過笑道:“如今世道便是這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但凡有一點可能,自然希望自家孩子能走科舉這條路,可就算我朝開科取士的錄取人數冠絕古今,一榜也就數百人而已,大多數人是不能靠讀書吃上飯的。”
“而且如今中了進士也不能保證就有官做,畢竟冗官問題已經困擾朝廷幾十年了,讀書人也是進退失據,我自然要給這些孩子一條新的出路了。”
蘇頌最先反應過來,說道:“吏部就有技術人才的選拔啊,比如算術一道,考試合格者上等可受博士,下等為學諭,其他如醫官、天文官和諸藝待招的錄用也都有專門的衙門負責。”
大宋確實夠先進,可這舉例說的也全都是公務員啊,本身的門檻已經夠高了。
蘇過無意現在就顛覆他們的觀念,笑道:“是我沒說清楚,我就是想說,那些孩子既然跟了我,我就有責任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這下夠直白,也符合他們的道德觀了吧,總不能在這裡跟他們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蘇軾笑道:“口氣倒不小,可你具體打算如何做呢?”還是老爹最可愛,總是第一個被說服的。
蘇轍看了眼他哥,打斷道:“怎麼做都不行,五郎自己都尚未及冠,如何能保證他人?再說不走科舉,以後頂多是個雜役,進不了廟堂。”
蘇頌也勸道:“子由說得對,以技術入仕,升遷極難,除非有大貢獻,否則一輩子都只能在六部下的衙司裡混日子,出頭無望。”
這三人的位置太高了,實在是很難交流,蘇過只得拿高俅舉例,說道:“比如爹爹的小史高大,雖粗通文墨,但科舉入仕委實無望,眼下跟著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