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章 與拗相公的初見,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在皇權更迭、不合時宜、所託分人、黨爭和官僚化等很多方面。後世也有戲言王安石與王莽一樣,都是穿越者,因為他的眼光與智慧,遠遠地超越了這個時代。

所以在被詆譭了八百年後,才在清末民初由梁任公起頭,為他重新正名。

二人又寒暄了幾句,船上也沒有可招呼的地方,蘇軾便換過衣服,帶上頭巾,準備下船與王安石同遊江寧。

蘇過心下著急,不願錯過這個機會,於是忍住了尷尬,喊道:“爹……爹爹,我想與你同去。”

蘇軾回過頭,說道:“可以,先去同你母親說下,再問下你兄長。”他才陪大兒子游覽了石鐘山,自然不會厚此薄彼。

蘇過趕忙跑回艙內通知,王夫人幫他理了理衣衫,說道:“出去轉轉也好,不過切記不要失了禮數。”

蘇迨卻不願出去,他更願意留在船上看書,如此,便只有蘇過跟著蘇軾同去。

蘇過上岸來到父親身邊,聽兩人剛說完喪子之事,王安石第二次罷相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長子王雱英年早逝,所以對蘇軾幼子夭折一事心有慼慼。

不過兩人見慣風雨,見蘇過過來便扯開了話題,蘇軾介紹道:“這是我三子過,熙寧五年生於杭州。”

蘇過忙上前見禮道:“見過王公。”

王安石點點頭,笑道:“我雖在江寧,亦常聞子瞻為子作詩。”

蘇軾笑道:“左右一閒人,才得享天倫之樂。”

兩人昔日為變法一事鬧得頗兇,變法之初神宗皇帝全力支援王安石,像蘇軾這樣的反對派自然被髮配地方。

後面的烏臺詩案卻與王安石無關了,他能活著出御史臺還有王安石那句“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的功勞。

沒想到十幾年後,兩人俱是不如意,反倒可以坐下來閒話家常了。

王安石說道:“官家此次恩旨讓子瞻去汝州,起復之日不遠矣。”

蘇軾搖搖頭,嘆道:“老邁之軀,早已不堪一用了,看到朝廷告詞有‘人才實難,不忍終棄’一語,這才勉強行之,不負官家之意。”

二人雖分屬不同陣營,但致君堯舜上的心意總是一樣的。

王安石也是唏噓不已,退下廟堂後,才發現新法的實施上確實有諸多問題;而蘇軾正好相反,被貶出京城這些年,他多地為官,又黃州為民,開始看到變法中某些條例的可取之處。

蘇過在一旁安靜聽著,如果記憶沒有偏差,神宗皇帝的大限就是明年了,而王安石與司馬光這對冤家也將在新帝改元當年、也就是後年相繼去世,留下各自的餘黨繼續爭鬥不休。

這麼說也不對,其實也算不上餘黨,都是些搖旗吶喊之人,頂著他們的名號爭權奪利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妙齡王妃要休夫

慕南

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喲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