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大宋水軍的發展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6章 大宋水軍的發展,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党項人還在盤算的時候,大宋繼續施行壓縮計劃。
姚雄率部沿黃河東進,包圍了西夏在河套地區的主要城市兀剌海城(今內蒙古烏拉特中旗西南狼山隘口)。
黑山威福軍司的党項軍在李合達的率領下幾次出城迎戰,但都被宋軍逼退。
李合達的契丹人身份,在這個時候變成了一顆猜忌的種子,党項人被契丹人所拋棄,士卒們自然也不願為他效死。
在他無奈選擇守城後,宋軍開始掃蕩陰山南北,斷了党項人在後套地區的收成。
河西路的大軍在解決了白馬強鎮軍司(今內蒙古阿拉善盟左旗)後,在折可適的率領下進抵右廂朝順軍司(今銀川市西北),這裡是興慶府的北大門,宋軍在克夷門(今內蒙古烏海市西南)駐紮下來。
南線則由陝西五路全面推進,西側從韋州城,東側從橫山山脈,不斷向北蠶食西夏的領土,使得各地險情不斷,李乾順根本無從救援。
正如他自己所說,現在這形勢,哪怕李察哥能打贏幾場區域性的戰事,也無力改變西夏亡國的命運。
東京城中,因為宋軍在西北的進度極快,所以蘇過每日的任務,變成了重新在沙盤上標出最新的動態。
趙煦有時都感慨不已,這個困擾大宋百餘年的大敵,終於要被解決了。
“若從唐末的拓跋思恭算起,党項人在定難之地發家,至今已兩百餘年,”趙煦對眾大臣說道:“若從李繼遷出逃算起,党項人與我朝為敵也有一百二十年,如今總算是可以告慰先祖了。”
眾人齊贊官家聖明。
趙煦擺擺手,笑道:“皆是眾卿之功,數年籌劃,多次征討,這才有了今日之局面。”
眾人又齊道不敢居功。
“雖說大局已定,眾卿仍不可大意。”趙煦說道:“根據契丹那邊傳回的訊息,韃靼諸部的叛亂已經被平定,遼人隨時可能南下。”
章楶出列奏道:“正面攻破燕京實屬不易,還需想辦法多路並進才是上策。”
趙煦問道:“自大同向東,可否打通太行山的通道?”
“不容易,”章楶答道:“縱使收復了儒州等地,大軍想穿過太行山的重重關隘也十分困難。”
蘇過出言道:“可以考慮海路北上。”
大宋北上進攻,只是出兵的話,河北東路就可以了,但密佈的河流和沼澤地,再加上敵軍的騷擾,糧草轉運十分麻煩,所以之前都是直接從涿州一線北上。
若是想實現對析津城的包圍,那麼在西路無法突破的情況下,東路成了唯一的選擇,也就是大海的方向。
趙煦饒有興趣道:“蘇卿詳細說說看。”
“是,”蘇過解釋道:“若是從海路進攻,先奪取平州(今河北灤州市一帶),然後向北佔領渝關,分兵駐守,大軍則向西沿長城以南進攻。”
渝關即是古山海關,因渝水而得名,山海關這個名字是明代後才有的,至於遼西走廊,這個時候被稱為碣石道,因古碣石得名。
蘇過的設想,是先阻斷契丹對南京道的支援,然後再攻佔其他城池,孤立析津城,最後再來想辦法對付燕京城的巍峨城牆。
大宋的水軍目前都在東南沿海一邊護航,一邊訓練,所以章楶回京後,還了解得不多。
趙煦拊掌笑道:“不錯,如今的戰船可載萬斛,容納千人,不管是運送士卒還是糧草,都不是問題。”
章楶盤算了下,運送幾萬人和所需糧草要的戰船可不少,說道:“臣以為戰艦數量不足以完成任務。”
“何須那麼多戰船,商船就可以了,”蘇過笑道:“我朝的商船,戰鬥力都比北朝的戰船強。”
這話可不是吹噓,大宋的遠洋大船發展多年,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