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致仕的蘇軾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章 致仕的蘇軾,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易州和涿州的情況也大致如此。
大遼南京道地位最高的三人聚集到一起,交換了一下彼此的資訊。
耶律阿思:“陛下確已駕崩,遺命燕王繼位,待擊退宋軍後,再行發喪,燕王性急,蕭兀納與我多次規勸。”
耶律斡特剌:“宋王為上京留守,我奉詔還京後,就來此與南朝交戰,上京道的駐軍如今全在宋王之手。”
耶律儼:“我什麼都不知道,全聽二位的。”
耶律阿思和耶律斡特剌商議一陣,覺得既然南朝已經知曉,再隱瞞也毫無意義,不如先回中京扶耶律延禧上位,然後再南下與宋軍一決雌雄。
兩人拿定主意,決定留下耶律儼和二十萬大軍駐守析津城。
他們則帶領剩餘部隊返回中京,搶奪擁立之功。
一旁眼巴巴的耶律儼:“……”
契丹軍撤離的訊息很快就被宋軍得知,种師中等人總算鬆了口氣,向朝廷報信,等待下一步的安排。
差點一語成讖,和城池共存亡的宗澤也趕緊重開城門,調運物資進城,加固城防。
中路軍在佔領大同後,花了些時間沿長城向東推進,接連攻克了弘州(張家口陽原縣)和懷安(張家口懷安縣)等數座小城,與遼軍在歸化州(張家口宣化區)和奉聖州(張家口涿鹿縣)一帶陷入苦戰。
種建中和姚雄見進攻受阻,調轉方向,兵分兩路向長城以北的德州(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和大同以西的大遼西南路招討司進攻。
再往北,就是耶律那也的倒塌嶺節度使司和上京道,再往西,就是遼夏邊境了。
西夏這邊的戰事,年後党項軍從瓜州城幾次進攻沙州和肅州失利,李合達最終率部繞道沙漠回到了興慶府,將瓜州城拱手相讓。
再不走,大宋肯定要調兵合圍他了。
李乾順的主力大軍則一直在圍攻韋州城,不過宋軍佔據許久,早就將韋州城經營得如鐵桶一般,加上陝西諸路在背後的支援,党項軍根本無計可施。
夏州與石州的戰況也差不多,夏軍越過長城進攻,宋軍則堅守不出,相持數月毫無進展。
李乾順本寄希望於契丹人,可大同府失陷的訊息傳到後,他也有些喪氣。
大宋在收到幾路的奏報後,開始進行兵力調配。
防線前移後,成為後方的河北兩路駐軍可以分批北上,加強涿州一帶的防禦力量;
大同城則加緊修復城牆,成為大宋新的進攻前站;
西北方面繼續圍困党項人,不讓任何物資進入黨項人剩餘的城池。
回到中京城的耶律斡特剌和耶律阿思遭到了蕭兀納的指責,認為他們被宋人矇騙,沒有完成大行皇帝的遺命,給了南朝更多的時間。
耶律延禧則對二人的到來表示歡迎,反正計劃已經失敗,他宣佈了耶律洪基的死訊,然後開始籌備自己的登基儀式了。
拖了幾個月,這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日子,他早就受夠了。
對於宋人的傳言,耶律延禧倒是有些在意,所以趁著喪禮的機會,他順勢召耶律和魯斡和耶律淳回京,封耶律和魯斡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淳為鄭王。
當然,升官的代價就是需要留在京中。
至於什麼都反對的蕭兀納,則被耶律延禧派到東京道去,接替耶律淳的工作,對付女真人。
西京的失守和南京道數城的丟失,都被他拋到腦後了,沒有什麼比登基更重要了。
至於登基之後,沒有什麼比為當年的父母和祖母報仇更重要了。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遼上下都將努力適應這個新皇帝的節奏。
北地的戰報傳回後,蘇過再次證明了自己無愧趙煦的信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