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4章 再次失陷的瓜州城,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河西收復之後,賀鑄得蘇過舉薦,順利地來到沙州(敦煌)就職。

在大宋收服了黃頭回紇,又將隴右、河西連成一片後,沙洲成了大宋商隊前往西域、或者更遠西方世界的前站。

不僅如此,這裡還有莫高窟,自十六國時期開鑿後,至今已逾六百年。

五代時曹氏家族取代張議潮後人執掌歸義軍後,統治瓜、沙等地一百二十餘年,對洞窟多加修繕。

直到党項人佔據河西,絲綢之路不暢,沙州城逐漸沒落,莫高窟這才隨之沉寂下來。

如今大宋收復失地,商路復興,沙州城的繁榮又讓莫高窟重煥生機。

尤其是賀鑄到任後,對石窟做了多番考察,已經向朝廷上書,要求進行重修和維護。

不談其中蘊含的藝術價值,單單是莫高窟所代表的佛教文化,在西北各族甚至吐蕃人心中的影響力,就值得大宋重視了。

接到朝廷的加急傳信後,坐鎮涼州的韓忠彥沒有耽誤,立刻派人通報河西和隴右各州。

蘇過突然想到的,是歷史上蒙古滅夏的路線,鐵木真便是自北向南,穿越茫茫大漠攻擊的河西之地。

所以,党項人也可以從北面的黑水鎮燕監軍司(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黑水城)或者黑山威福軍司(寧夏境內河套地區)出兵,穿過大漠和戈壁進攻肅州或者肅州以西的瓜、沙二州。

當年李元昊在這兩個地方設定軍司,目的是防範北面的契丹人,如今大遼自顧不暇,自然用不上了,這兩支隊伍就完全可能南下偷襲大宋的河西。

蘇過的反應很快,信使的速度也很快,但是當訊息傳到肅州時,党項人北面兩路的七萬大軍已經完成了集結,由李合達率領,沿黑河南下,目的地正是肅州城。

李合達本姓蕭,是護送契丹公主來與李乾順成親的,因善於騎射被李乾順留下,賜姓李,李乾順派他領北路軍南下,也是費了一番考量。

一來是要讓契丹人知道,夏國真的撤出了北邊兩座軍司的駐軍,遼國也可以將夏遼邊境的駐軍調去與大宋作戰了,二來不管是從契丹人還是党項人的利益來看,李合達都沒有不死戰的道理。

韓忠彥得知肅州城外出現敵軍的訊息後,立馬派出援軍。

隴右在得到朝廷通報後,也第一時間派軍從當金山口北上,支援沙州。

朝廷派出的另一批使者則繼續西進,前往西州回鶻的都城高昌,讓回鶻軍增援河西。

大宋在河西的兵力其實並不少,只要防守得當,七萬党項軍也是徒勞。

可戰爭之中難免意外。

隴右的援軍帶頭的是番將高永年,涼州派出的則是以觀察使劉延慶為首。

高永年進入沙洲後,與賀鑄商議一番,繼續率軍前往肅州,同時派人打探前方的最新訊息。

劉延慶則是順著河西走廊北上,途徑甘州,來到肅州城外東南五十里紮營。

李合達兵臨肅州後,發現宋軍已有防備,稍作試探後便放棄了攻城,在城北安營紮寨。

等到高永年率部趕到肅州城西,大宋的兩支援軍加上肅州城內的守軍一起,兵力已經不處於劣勢。

劉延慶見狀,決定主動出擊,派人聯絡高永年和肅州知州苗履,打算三路齊出,夾擊李合達。

苗履以守城為要,表示了拒絕,但高永年對這個提議表示了贊同。

於是劉延慶定下計策,由劉、高兩人率部夜襲党項軍營,苗履阻止不了,派人向河西、隴右報信。

到了夜間,兩路宋軍鉗馬銜枚,偷偷地靠近夏軍營帳。

夏軍營帳燈火通明,但毫無聲息,宋軍發現上當,還不及做出反應,党項軍已從劉延慶背後殺出。

宋軍大亂,黑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