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功名半紙,風雪千山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章 功名半紙,風雪千山,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突圍之中,劉季孫的胸腹處被潑喜軍的石塊砸中。
鎧甲都已變形,眾人費了好大勁才幫他脫下來,真不知道這位花甲老人是如何撐到現在的。
軍醫上前檢查片刻,搖搖頭,便退了下來。
蘇過一直握著老將的手,喊道:“世伯堅持住,馬上就會有訊息傳來。”
劉季孫沒有說話。
他想起戰敗被俘、不屈而死的父親,想起英年早逝的幾位兄長,想起自己鬱郁不得志的幾十年光陰,想起還在外拼殺的兒子。
他這一生太難了,能有這樣一個終點,挺好的。
蘇過還在一旁喊話,讓他堅持到劉璨回來,堅持到得勝的訊息傳回來。
可老將不想堅持了,他用盡最後的力氣笑了笑,輕聲道:“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說罷,溘然長逝。
蘇過見狀鬆開手,癱坐一旁。
上次是王安石,這次是劉季孫,這一文一武的兩位長輩都在他的面前去世。
他們無愧於這個國家,也無愧於己,所以都走得灑脫。
可也都留下了一聲嘆息。
王安石嘆息變法失敗,大宋積重難返,劉季孫則嘆息武將在大宋沒有立足之地。
蘇過也忍不住嘆了口氣,待的時間越久,就越覺得大宋像個絢麗多彩的泡泡,一戳就破。
崇文,養出了一堆只談道德、不幹實事計程車大夫;
抑武,打斷了民族的脊樑,一代代的屈服在不同的遊牧民族面前。
哪怕是發起這次攻勢的章楶,初衷也只是想教訓下西夏,讓他們消停點。
文臣做武將,這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
再往前,他們不是不敢想,而是根本不會去想,他們認為那是侵略,而不是收復故地。
蘇過就這樣靠在劉季孫的遺體旁休息,直到劉璨渾身是血地衝了進來。
已經得到訊息的劉璨隔得老遠便跪了下來,膝行至父親身邊。
蘇過沒有說話,用力地拍了兩下他的肩膀。
一人抱膝靜坐,一人跪地痛哭。
對西夏大軍的追擊直到天明方才停止,出戰的各支隊伍陸續回到堡寨,都帶著不少的戰利品和俘虜。
在糧草輜重和中軍帥帳被燒後,西夏人已經在崩潰的邊緣了,李浩的加入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還是來得太晚了,等他趕到時,已經不足以和折可適等人形成南北夾擊了,變成了一場徹底的亂戰。
而夏軍根本無心戀戰,各自逃命,潰兵在山地之間四處逃亡,宋軍也追趕不上,失足墜崖者都比被宋軍射殺當場的多。
宋軍最大的收穫是繳獲了不少馬匹和駱駝,以及成功放火燒燬了中軍大營,事後打掃戰場時得到若干小梁太后未被燒完的儀仗。
在大宋和西夏的交戰史上,這還是第一次成功攻入了對方的中軍帥帳,意義重大。
折可適戰鬥最久,損失最大,收穫也最豐。
劉季孫的陣亡還是給眾人的喜悅蒙上了一層陰影,出戰的諸將大多在西北與黨項人、契丹人和吐蕃人交戰多年,家家都有一本血賬。
劉季孫的今天,可能是他們每個人的明天,眾人在欣喜之餘又生悲涼之感。
蘇過幫著劉璨將老人入殮,戰場收尾的工作和他沒關係,章楶正在趕來環州的途中。
涇原路和鄜延路的宋軍得知環慶路取勝,也調轉方向,陳兵於兩國邊境之上。
但乘勝追擊就要出境了,哪一路都不敢擅自做這個決定,下面該怎麼辦,還得聽朝廷的。
小梁太后逃出宋境後,在韋州重整兵馬,同時緊急派人出使遼國,請遼國派人前來斡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