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二次經筵,官家賞了個莊園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章 第二次經筵,官家賞了個莊園,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次再去宮裡,蘇過便沒有上次那麼緊張了,不能參加貢舉,能用這種方式在小皇帝面前多刷幾次臉,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在宮門外正好遇到範純仁,蘇軾連忙帶著蘇過上前問好,他比蘇軾年長十歲,為人和政治傾向與蘇軾較為類似,都是那種比較務實,不參與黨爭的溫和保守派。
範純仁笑道:“子瞻有子如此,真讓人羨慕。”
“堯夫兄可別捧他了,”蘇軾也笑道:“盡在這些小道上面花時間,雖有些成績,卻也難免耽誤學業。”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般,說起孩子來,總是謙虛中又帶點驕傲,裝出一副怒其不爭的樣子。
範純仁笑道:“子瞻這話可不中聽,我看五郎著實做得不錯,棉花一物我上次聽你介紹了一遍,便覺得大有可為。”
蘇過上前謝過,說道:“世伯謬讚,不過還是得等明年收穫之後,才好說是否真的利民。”
試種的這個過場還是要走的,不然顯得自己輕浮,蘇過自然知道河南這一塊是可以種棉花的,雖說不如新疆,但新疆眼下還在西夏和回鶻人手裡呢。
範純仁點頭笑道:“老成持重之言,不過我看好你。”
范仲淹在世時,評價自己的幾個兒子,謂“純仁得其忠,純禮得其靜,純粹得其略”,頗為中肯,範純仁在道德方面與其父類似,廉潔勤儉,平易寬厚,又不失原則,不屈從。
三人說笑著入了宮,到了延義閣,便各自安坐,靜候娘娘與官家的到來,當然,蘇過還是站著,帶進來的棉製衣物也交到了宮人手裡。
很快人便到齊,還是上次那些老面孔,大家寒暄數句,娘娘和官家便到了。
流程還是一樣,常規的授課結束後,茶歇時間,內侍搬上從高俅那裡取來的棉花棉絮,又將蘇過剛才帶進來的棉襖棉鞋棉手套一併擺上,喊道:“近有翰林學士知制誥蘇軾呈上棉花一物,乃是其三子蘇過自儋州得來,言有禦寒之奇效,今日特召其前來說明。”
蘇過聞言先看了下劉摯,見他目光平視,毫無反應,這才上前應答,說道:“是,棉花並非新進的舶來物,南朝時便由大食人或是天竺人帶入中國,《梁書》中記載的的高昌國白疊子也是此物。”
說著又將自唐朝起棉花如何被當做花卉之類的歷史講了一遍,都有史料佐證,在場眾人無不點頭。
小皇帝問道:“既然一直都是種在花園裡,那你是如何發現它能禦寒的呢?”
這個蘇過早有準備,但凡不好回答的事一律推倒古書上,畢竟古籍那麼多,大家沒看過也很正常,所以他答道:“我昔日在王荊公門下學習時,在一本古書上看過相關介紹,前段時間聽說儋州的黎人有大量種植的,便差人去拖了幾車回來試了試,方知記載果然不虛。”
“是什麼書呢?”小皇帝好奇道。
蘇過遺憾道:“未有書名,後來那本書也不慎遺失了,實在可惜。”要的就是一個死無對證,反正失傳的書那麼多,也不差蘇過杜撰的這本。
小皇帝又指著未剝開的棉花和彈好的棉絮問道:“這是要加工後才能使用?”
“是,”蘇過答道:“需要先去籽,再彈得蓬鬆些,才能塞進被子或者衣物裡面。”
眾人也都上前看了看,又試了下效果,當然只能是伸手進去了,畢竟都是女款的,範純仁問道:“此等棉製品可用多久?”
“不好說,”蘇過坦誠道:“關鍵是要防潮,如果儲存得當,一、二十年肯定不是問題,當然,我指的只是裡面的棉絮,外面的布匹並無特殊,也可以更換。”
範純仁點點頭,如此說來,便不擔心需要大量田地來種植了。
小皇帝也說道:“就看產量如何了。”
蘇過解釋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