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7章 君臣還演上了,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了大殿之後,蘇過先找到章惇。

章惇聽完介紹,疑惑道:“承諾還沒有的土地,這如何可能?”

“只是這麼一說,”蘇過笑道:“眼下嶺南、隴右和河西之地,都有大塊土地等待開發,已經足夠應付好多年的了。”

但章惇很快就想清楚了,笑道:“叔黨這是希望朝中大臣支援北上伐遼啊。”

“也有一點這個原因,”蘇過坦然道:“不過恩蔭氾濫,始終也是要解決的。”

章惇表示認同,他雖然權力慾很強,但私心並不重,他的四個兒子都是進士出身,卻一點沒沾到他這位首相父親的光,全在地方州縣任小官。

“這個法子是可行,”章惇說道:“但我建議還是保留恩蔭子弟,將賜地作為另一個選項更合適。”

蘇過沉吟片刻,說道:“我再去打聽下其他人的意見,章相公這個想法雖然慢一點,但更穩妥。”

章惇點頭道:“正是如此,減少恩蔭勢在必行,但直接取消還是不妥。”

“還是相公想得周到,”蘇過笑道:“那我先去了,有了結果我們再議。”

章惇笑著目送蘇過走遠,有些羨慕蘇過這待遇,也有些佩服蘇過這些新奇的想法。

蘇過在政事堂轉了一大圈,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和章惇差不多的意見,個人可以支援,但不保證其他大臣也能這麼想。

收集完資訊後,蘇過到蘇轍那等了會,然後一起下班回家。

蘇軾巡視完桃訊後,又沿著黃河下游檢查了一番夏訊,剛回到京中準備上奏。

因為今日這事還牽扯到蘇迨,所以這一次是四人一桌。

蘇過先將自己與官家的想法講了一遍,又介紹了幾位宰執的意見,然後說道:“我跟官家說了,蘇家會做表率,叔父放棄恩蔭子弟,選擇土地作為賞賜,兄長則辭去此前得到的恩蔭官身。”

兩個長輩先看向蘇迨,想知道他的意見。

蘇迨說道:“此舉甚好,我確實沒有入仕之念。”

“這些年跟在我身邊,委屈你了,”蘇軾嘆道:“本想著等我致仕了,你就可以去吏部領個差事。”

大宋因為孝順父母而選擇暫不出仕的很多,最著名的是包拯。

他中了進士後,先是要求在老家合肥附近任職,朝廷便命他為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但他還是因為父母而辭官了,直到雙親去世後,守孝期都滿了,才在同鄉的勸說下入京聽選。

蘇迨笑道:“不關爹爹事,是我無心仕途。”

蘇過忙道:“我是知道兄長此意才在官家面前如此說的,可不是想斷了兄長前程為自己邀功。”

但蘇軾還是瞪了他一眼,說道:“那也該先在家裡說下,這樣貿貿然就與官家說了,可曾考慮過你兄長的感受?”

蘇過起身行禮道歉,說道:“此事確實是我冒失了。”

他與蘇迨多次聊過入仕的事,知道蘇迨不願做官,但今天這樣先斬後奏,確實是錯了。

蘇迨起身拉他坐下,笑道:“這些年叔黨和我說過多次的,我明確說了不會入仕,所以怪不得他。”

蘇轍還是批評道:“以後切不可如此行事,事關家人,豈不讓人笑話!”

蘇過又起身稱是。

結束了對口無遮攔的蘇過的教訓,下面進入正題。

蘇轍道:“此事我並無異議,但章子厚說的選擇一事,若大臣們還是選擇恩蔭,那豈不是白忙活了?”

“我看不會,”蘇過說道:“恩蔭入仕畢竟還是有限制,若子弟不爭氣,還不如得塊地實在。”

蘇軾介面道:“話雖如此,但所賜之地都在偏遠處,恐怕很難讓他們接受。”

“這確實是個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