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戰前籌備會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6章 戰前籌備會,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公們的想法,我可以猜一下,”蘇過說道:“無非是認為北朝江河日下,而我朝則剛剛收復了河西,可以再等等,等有了絕對優勢,再出兵伐遼。”
“如此想法有什麼不對,”蘇轍回道:“既然遼主老邁昏聵,儲君又好玩樂,朝廷完全可以等北朝的局勢更差,我朝的準備更充分之後,再有所行動。”
“遼主和儲君不行,不代表契丹人都不行,”蘇過毫不退縮,頂著壓力說道:“再退一步,就算契丹人都不行,也不代表北朝境內的女直、韃靼諸部不行,那要等到何時才算時機成熟!”
在場眾人看蘇家人內訌,都默不作聲。
蘇轍怒道:“如你所說,北朝遲早內亂,那到時再興兵不是更好?”
“只怕到時又說要等敵人兩敗俱傷,要等敵人主動來降了,”蘇過不客氣地回懟道:“一等再等,最後為他人作嫁衣裳。”
蘇轍上前一步,怒目而視。
蘇過雖然嘴上不認輸,卻還是忍不住後退了一小步。
章楶出來勸和道:“都是為了朝事,不要動氣。”
“官家有收復燕雲之志,臣等可以理解,也沒有反對,”蘇轍緩和了語氣,重新奏道:“但如今北朝之勢未衰,而我朝之勢未起,倉促興兵,徒增傷亡,智者不為。”
趙煦以蘇過的話回應道:“那依卿之見,何時才能北上?”
蘇轍一時語滯,這種話在他參與了西北戰事後,已經不敢隨便說了。
大宋的武將沒有決策權,全聽皇帝和朝中文官的安排,而這兩者往往並不清楚邊境的實際情況,所以經常出現決策失誤,導致前線失利。
眼下幾位宰執中,章惇和章楶、蘇轍都是經歷過戰事的人,尚且猶豫不決,其他人就更是觀望了。
趙煦拿出官家的威嚴,說道:“中原失去燕雲之地,已有百六十年,太祖太宗直至先帝,無不以收復燕云為念,如今的機會已然難得,朕不願坐失良機。”
蘇過也趁機幫腔道:“兩國之戰,並非是一朝一夕可以決定勝敗的。以夏為例,朝廷也是先取青唐,斷其羽翼,再收橫山,佔得地利,而後東西夾擊,收復河西,如今尚且還剩定難之地和興、靈二州未能收回,對北朝也是如此。”
契丹是不行了,可歷史上金滅遼也花了十餘年,這還是有遼天祚帝幫大忙的結果。
大宋在號召力上肯定比女真人強,基礎也好得多,可遼國的兵力疆域在那擺著,蘇過也沒想宋軍的北伐,能像徐達和常遇春那般摧枯拉朽,但求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蘇轍嘆了口氣,退回原位。
章惇這才上前奏道:“今日先確定將帥人選,出征一事可容後再議。”
前番河東河北都換了人,但主要是針對整軍和佈防,率軍出征這種事,還是得武將來,另外,宗澤和王厚也不夠格成為一路統帥。
趙煦問道:“樞密院可擬定好將領人選了?”
章楶上前道:“將領方面,可調姚、種兩家東進,折家與其他將領留在西北,統帥還需官家定奪。”
西北這幾年冒出不少年輕將領,總算擺脫了無人可用的困境。
趙煦點點頭,又問道:“三省對各路統帥如何看?”
章惇答道:“西北眼下有韓忠彥和李清臣,可擇一人為帥,河北河東還需朝中派人前去。”
之前一直擔心首相也會被外放的章惇,這時候卻有點請纓的架勢,他拿西北舉例,就是說北面統帥至少也得是宰執這個級別的人。
畢竟若能收復燕雲,那可是首功,足以封王的功勞。
趙煦沉吟片刻,說道:“先完成武將調動,統帥的事朕還得再想想。”
眾人齊聲稱是,退了出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