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初次交鋒的勝利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章 初次交鋒的勝利,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不是嗎,換做往日,他肯定第一個站出來。”
蘇家的食物鏈,蘇過怕蘇轍,蘇轍聽蘇軾的,蘇軾被蘇過忽悠。
估計還得忍一陣子,蘇過勸道:“眼下的當務之急,是要調和兩宮矛盾,這件事不處理好,後面會有更多人遭殃。”
蘇軾覺得不好辦,說道:“今日官家所為,就是公開質疑娘娘,這事可就大了。”
“那也要看章子厚回來是怎麼說的,”蘇過沒那麼擔心,說道:“他是個聰明人,這種情況下,是不會站到蔡確那邊的。”
太皇太后尚在,章惇只要有點腦子,都不可能幫蔡確說話。
蘇過一直認為這事其實是個誤會,太皇太后和蔡確都認為對方不想立年幼的趙煦為帝,但其實兩人都沒有這個想法,但兩人確實又都想要定策這個功勞,所以才互相記恨。
蔡確受先帝重用,相當於顧命大臣,自然以趙煦的守護者自居;
太皇太后高氏一直都支援趙煦繼位,但她並不是唯一的垂簾聽政候選人,還有向太后在,最初大臣上書也是說的兩位娘娘“權同聽覽”,不過向太后不是趙煦生母,所以最後太皇太后成功掌權。
這件事還有個證據,就是在宮裡下發的神宗遺制裡,對趙煦的生母朱氏未作安排,還是蔡確指出這不合規矩,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後才下詔尊朱氏為太妃。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太皇太后和蔡確都沒打算另立長君。
當然了,對生母朱太妃不公,也是趙煦憎恨祖母高氏的另外一個原因。
此時的宮中,情況則更為複雜。
趙煦的當眾表態,無疑是明確地傳達了對太皇太后的不滿。
但他又聰明地留了餘地,沒有直接指責太皇太后,反而表現出是為太皇太后鳴不平,所以大家都知道他的意思,卻又不能明著挑破這個事。
現在只能等著章惇回來了,宰執們雖然擔心,但想著就他一個,還不至於讓大家亂了分寸。
朝中的日常事務,還是照常處理,趙煦在這些事情上並未表現出對大臣們的牴觸。
一應政務還如前面八年一樣,宰執們上奏,宮裡下詔施行,並無二致。
除了那個讓一干舊黨老臣安心的簾子撤去了,其他事,似乎都沒有變化。
但看著那個眼神越來越銳利的官家,大家都知道:這大宋的天,就要變了。
而當年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被趕出京城的章惇,終於要回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