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章 郊祭禮儀之爭,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代王朝談到禮儀,始終繞不過去的是《周禮》。

這本不知道和周公旦到底有沒有關係的儒家經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王朝。

單說郊祭這個事,古禮規定天、地是分開祭祀的,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到了蘇過的前輩,疑似穿越者的王莽那裡,才改成了天地合祭,理由是天父地母,就應該一起祭祀。

這個邏輯聽著是很現代,但其實是道家的,至少那會的儒家肯定沒有這個概念。

巧的是,王莽雖然作為亂臣賊子被唾棄,他的這項改革卻延續了下來,往後的大部分時間裡,歷代王朝都是採用的天地合祭制度;

更巧的是,王安石很重視《周禮》,許多變法條例都是從裡面找到的理論依據,所以神宗朝時,新黨要求恢復上古的天地分祭,舊黨反而支援延續王莽這個篡位者傳下來的天地合祭;

因為有神宗的支援,自然是新黨獲勝,於是在元豐年間便恢復了天地分祭的制度,可神宗還來不及主持一次,便去世了。

哲宗繼位後,因為年幼不能主持郊祭,所以前些年都是按天地分祭的制度,安排大臣進行的。

按這個慣例,今年冬至日的郊祭,就該是去南郊祭天。

但叛逆的趙煦出手了,他要求天地合祭。

這方面他和他父親當年的舉措一樣,都有打破傳統,展示蓄意改革或者打破陳規的態度。

所以政治這個事,從來不能只看表象,趙煦什麼都想向他父親看齊,偏偏揮出的這第一刀,就斬向了神宗當年的改革舉措。

蘇過有些佩服這個隱忍了數年的少年皇帝,他其實和蘇過才來時的選擇差不多,就是找一件事來刷存在感。

蘇轍又介紹起了朝中大臣的站隊情況,大家圍繞著古禮和先帝進行了好一番掰扯,目前還沒有定論。

蘇軾好奇道:“子由你是如何表態的?”

“我支援周禮,天地分祭,”蘇轍對這個事的態度很符合他的一貫理念,答道:“自先帝改革以後,這十年間都是如此做的。”

蘇軾又問兒子:“你覺得如何?”

“我支援官家,”蘇過笑道:“親政在即,這一次理當合祭,以後如何可以再議。”

蘇轍一臉不屑道:“怎可如此沒有原則?”

蘇軾也覺得自家兒子這態度,怎麼跟個佞臣似的,喝道:“禮法乃是國之大事,怎可如此兒戲?”

蘇過被二連擊,無奈地聳聳肩,問道:“那爹爹認為該怎麼做?”

“我支援天地合祭,但不是你這種理由,”蘇軾依舊不滿地瞪著兒子,解釋道:“郊祭儀式繁瑣耗時,一年之內兩次大禮完全沒有必要。”

倆兄弟一對比,蘇軾在地方待得久一些,所以更務實一點。

蘇過樂呵呵說道:“爹爹的理由很好,不過上奏的話還是需要加上我那條。”

不管找多少條支撐天地合祭的理論依據,官家首次主持郊祭這一條都得放進去。

蘇家兩兄弟這下反應過來了。

蘇轍疑惑道:“你是說官家這麼在意這次郊祭,是為了能夠親政?”

“叔父這話不對,”蘇過笑道:“官家已經大婚,親政是順理成章的事,怎麼能說得像是娘娘不樂意放權一樣。”

這話有些故意挑起矛盾的嫌疑,不過兩人都沒指責他。

太皇太后的執政雖然對他們的路子,但趙煦才是天子,這個不能亂。

蘇軾嘆了口氣,“早知道回來是這麼回事,我真不該答應的。”

蘇過卻想他爹站出來,勸道:“此事爹爹不該退縮,娘娘本來也透露出讓官家親政的口風,如今正是好機會,也可以讓兩位聖人順利地完成權力交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