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舊事重提的趙煦,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宮偏殿之中, 章惇覲見,宰相們侍立一旁。

趙煦問道:“朕召卿回京,皆因王珪早亡,蔡確新喪,當年的立儲之事還需卿詳細說與朕知。”

章惇恭敬稱是,然後將當年的舊事一一道來。

其實並不複雜,神宗病危時才三十八歲,趙煦時年八歲,按太祖和太宗的母親杜太后的遺詔,“當立長君”,那麼神宗的親弟弟,高太后的另外一個兒子趙顥確實是更合適的人選。

但趙顥並沒有當年趙二的實力,而且高太后和宰相們都認準了趙煦,搶在神宗駕崩前便成功立儲,所以並不存在事實上的皇位爭端。

蔡確的說辭有包裝自己的目的,高氏支援趙煦繼位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但高氏是否是為了自己能垂簾聽政,才支援八歲的趙煦繼位,章惇不敢說。

不過章惇還是留了根刺,最後說道:“定策之功言過其實,但在冊立太子一事上,蔡確催促當時含糊不覺的左相王珪早下決斷;先帝遺制中未對朱太妃做出安排,也是蔡確指出來的,這兩件事上,他是有功的。”

王珪人都不在了,章惇所言倒也符合他三旨相公的作風;至於朱太妃一事,當事人都還在,章惇也不敢說假話。

並且這事還有後續,直到元佑三年,太皇太后才下令提高朱太妃的地位,在後宮僅次於太皇太后和太后,這些事都是有旨可查的。

章惇的小心思便用在了這裡,太皇太后對天子生母不公,這總是事實。

旁聽的宰相們沒有出言反對,只要章惇沒有胡編亂造就行,至於後宮的事,他們並不願介入。

所以等章惇講完,殿內便安靜下來。

趙煦臉上陰晴不定,等了一會,這才道:“卿辛苦了,先下去吧。”

章惇聞言先退了出去。

範純仁這時說道:“此事既已明瞭,官家還需到娘娘那裡說明情況。”

趙煦面無表情地說道:“朕知道了。”

梁燾上前問道:“不知官家打算如何安置章惇?”

“先帝近臣,就留在京中吧,眾卿商議下,再報與朕定奪。”趙煦說道。

梁燾說道:“不可,章惇行險心狠,留在京中便是禍端。”

趙煦沉默一陣,說道:“卿不久前才上書,表示應該對先帝的大臣稍加任用,可上次讓蔡京知蜀州,卿反對,如今讓章惇留東京,卿又反對,是何道理?”

梁燾謝罪道:“臣前次妄言了,但先帝大臣中,此二人的確不可大用。”

趙煦看了眾人一會,緩緩道:“章惇的安排朕再想想,先下詔將張商英調入御史臺。”

說著他也不等下面再說什麼,便起身離開。

眾人忙躬身行禮,退了出來。

出宮的路上,範純仁問蘇轍:“子由為何這兩次都一言不發?”

呂大防不說話大家已經習慣了,蘇轍這麼安靜大家都很奇怪。

“官家親政,自會有所不同,”蘇轍嘆道:“若事事反對,只怕我等都將遠離了,到時再沒人會出言勸諫官家。”

範純仁又問道:“那子由認為當務之急是什麼?”

蘇轍搖搖頭,說道:“不知道,但兩宮關係如此緊張,實在經不起挑撥了。”

其他幾人聞言也有些無奈,他們身上都有太皇太后的烙印,一旦兩宮關係徹底破裂,要麼是他們被趕出朝,要麼就只能學霍光了。

在趙煦和章惇聯手對付宰相們的同時,蘇過終於兌現諾言,帶著範杜若前往安樂坊。

大宋在嘉佑年間將醫學分為九科,元豐改制時調整了一項,現九科為大方脈(內科)、小方脈(兒科)、風科、產科、眼科、瘡腫科、口齒咽喉科、金鏃兼書禁科和針灸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