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朝中的新局面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8章 朝中的新局面,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軾回京第二日,入宮奏對。
趙煦為平衡朝局,對這位昔日的老師頗為照顧,當眾賞賜不說,還表示蘇軾久在地方,深知民間疾苦,新法若有不當之處,還需他這樣的老臣從旁指點。
蘇仙自然感動得一塌糊塗,要是當年的王安石和司馬光也這麼想,他哪至於天南海北地跑個遍。
這話聽在章惇等人耳裡,自然不是滋味,範純仁等人則大受鼓舞。
回家後,蘇軾得意地在兒子面前複述了一遍朝堂之上的話,就準備開始大幹一場了。
蘇過撇撇嘴,潑冷水道:“爹爹還是找幾個幫手吧,您都晉升宰執了,還親自下場,多不好看。”
“這話說得,”蘇軾不以為然,說道:“不管在什麼位置,上書言事,都是臣子本分。”
蘇過勸道:“爹爹就聽我一回,新法施行不是一兩天的事,還是要有長期規劃,您身份畢竟不一樣了,天天和張商英那些人吵來吵去也不合適。”
新黨之中,眼下在朝堂上最能戰的,是張商英和蔡卞,最沒下限的,是楊畏和邢恕。
舊黨中最強的蘇轍和劉安世都不在京城,蘇過很懷疑自己老爹不是那幾人的對手,畢竟寫文章和吵架就不是一回事。
要是剛回朝就被打下去了,那可真是沒臉看。
蘇軾一想,也有些道理,問道:“官家會同意嗎?”
“我過幾日要入宮請罪,到時候和官家說下,”蘇過嬉笑道:“既然讓爹爹回來當惡人,總得配幾名打手,這不過分。”
蘇軾懶得回應兒子的怪話了,斟酌道:“當年在蜀中,有位與你祖父齊名的任遵聖,其子任伯雨為元豐五年進士,通經術,文力雄健,馭吏急切嚴苛,視民如子,你覺得如何?”
真難得,這人蘇過是知道的,史上高宗南渡,看了任伯雨留下的奏疏後,又將一眾早已離世的新黨追貶了一通。
“這人可以,我記下了,”蘇過喜道:“爹爹與他有交情嗎?”
“三十多年前見過,那會他還小,但飯量驚人。”蘇軾回憶道。
蘇過苦笑著點點頭,他爹這抓重點的能力真是無人能及,又問道:“還有誰嗎?”
蘇軾又想了想,說道:“陳伯修你記得嗎,當年我在湖州被御史臺的人抓走,一眾同僚裡,只有時任掌書記的陳伯修出面相送。”
陳師錫,字伯修。
那是蘇軾的至暗時刻,頃刻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一片恐怖肅殺的氣氛之中,才顯出陳師錫的可貴之處。
蘇過那年七歲,記憶深刻,嘆道:“怎麼不記得,那時我們一再請求,兄長才得以一路跟著您北上,母親驚怒之下,焚燒了父親留下的手稿,帶著大家一起前往南都叔父處等訊息。”
父子倆想起往事,沉默了好一陣。
蘇過率先走出回憶,笑道:“都過去了,以後大家都好好的。”
時過境遷,於國於家,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蘇軾長嘆道:“仕途兇險,我已經快到頭了,你又扎進去。”
蘇過笑道:“我和爹爹可不一樣,欺負君子那一套對我沒用。”
“就你厲害,”蘇軾搖搖頭,有些沒緩過來,說道:“你先別急著上奏,我先問問這兩人意見。”
任伯雨時任雍丘縣(開封杞縣),陳師錫在京任考功員外郎,都很方便聯絡。
蘇過答道:“是,均輸法的條例我還有些頭疼,也得幾日再想想。”
蘇軾就位尚書右丞後,朝廷下旨,進尚書左丞李清臣為門下侍郎,海州知州陸佃接任尚書左丞之職。
宰執之中,新舊黨的人數均勢被徹底打破,但新黨的曾布和陸佃,都是在熙寧變法中持不同意見之人,趙煦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