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離開隴右,重返京城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章 離開隴右,重返京城,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轍的到來,對蘇過而言至少不算壞事。
本來他打算還朝後,再和趙煦商量,讓種家的人接手隴右,延續西進的勢頭。
如今既然蘇轍擔任了隴右都護,那麼便文武分開,治理的事讓蘇轍來,黃頭回鶻那邊的軍事行動讓種樸和張叔夜來。
蘇轍知道侄兒的盤算後,呆了好一陣,當年他力主要放棄蘭州等地,如今大宋已經向西拓地千里,蘇過卻猶嫌不足。
蘇過也沒有多解釋,默默地帶著蘇轍從湟州出發,一路向西。
沿途皆是大宋這些年修築的城寨,大片的土地上,百姓們正忙著春耕,遠遠看去,根本分不清胡漢,看到有官軍經過,大家都歡呼起來,這是在中原沒有的景象;
過了西寧城再往西,便是連綿起伏的群山和大片的草原了,不時能看到打馬而過的漢子,成群的牛羊,還有炊煙升起的氈帳;
蘇過帶著蘇轍登上祁連山脈的一座山頭,指著西邊說道:“那裡便是黃頭回鶻的地盤,約莫三十萬人,放牧為生,昔日大唐用絹和回鶻人換馬,我們可以做得更好。”
“再往西是西州回鶻,也就是高昌回鶻,他們太宗朝便曾遣使入貢,叔父應當知道,如今與黨項人正鬧得不愉快。”
說著又指向西北說道:“那裡便是瓜州和沙州,漢唐故地,唐末淪陷於吐蕃,繼而臣服於回鶻,景佑年間又被党項人所佔,斑斑血淚,總不能玉斧一揮,就當沒事了。”
這話有些忤上了,但眼下只有叔侄二人,蘇過也顧不上那許多。
他接著說道:“先帝雄才大略,變法以求國富,又用王韶和章惇,開熙河與湖南,但伐夏之舉所託非人,最終功敗垂成;如今官家銳意進取,願改良先帝之法,已然初見成效,取青唐,佔據橫山,亦是不世之功,叔父為何要無視這些功績,做那抱殘守缺之人?”
蘇轍沒吱聲,在士大夫眼裡,漢武帝差了漢文帝不止一個檔次,開疆拓土並不值得稱道,反而經常和窮兵黷武掛上鉤。
蘇過忍不住長嘆一口氣,說道:“叔父若實在不願意,我回朝後還是請官家把隴右交到種家手上,不然這大好局面如此浪費,不免為後世所笑。”
“西邊又西邊,打到哪裡才是頭呢?”蘇轍問道。
蘇過回答不了這個問題,說道:“那個我決定不了,但於我而言,收復河西之地和燕雲十六州,這是底線,是我願意付出生命去做的事。”
蘇轍沉默了,他騎在馬上,望向山下。
蘇過也在一旁看向遠方的群山,感慨道:“時易失,志難成,鬢絲生。平章風月,彈壓江山,別是功名。”
蘇轍問道:“又是半闕?”
蘇過厚著臉皮答道:“是啊,不願多費神,半闕足矣。”
蘇轍搖搖頭,有些可惜,要是這侄兒能繼承他哥的文采,而不是老惦記著西取河西,北收燕雲,那該多好。
不過他沒有拒絕蘇過,京城裡的事讓他看清一個現實,官家要做的事和蘇過一樣,但凡阻止他們的,都會被無情地踢開。
再說了,隴右怎麼能交給種家,那不是要重演唐末軍閥割據的故事?
所以他答應蘇過,只要朝廷下詔,他可以奉旨辦事,但該反對的還是會上書反對。
能得到這個結果,蘇過已經很滿意了,連忙答應下來。
接下來,他便上書朝廷,要求與宗澤一起回朝,彙報青苗法的施行情況和隴右的養馬情況。
趙煦的大戲也接近尾聲了,同意蘇過、宗澤回朝,讓蘇轍兼領湟州。
出發前,蘇過再次和種樸、張叔夜交代,黃頭回鶻的事穩字當先,慢慢滲透即可,但西夏和西州回鶻那邊的情報工作,一定要盯緊了,隨時向東京彙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