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章 新黨的報復開始了,趙宋之世:家父蘇東坡,楚廟寒鴉,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元佑九年,京城。

在蘇過離京的同時,已經致仕的太子少師馮京去世。

他是四朝老臣,仁宗朝時便連中三元,被當時的宰相富弼選做乘龍快婿。

有了這樣的背景,他的立場自然很明顯,所以王安石變法時,他直接上萬言書表示反對。

拗相公不能忍他,要求神宗將馮京貶出朝去,但向來言聽計從的神宗這次拒絕了,將馮京留在了樞密院。

當時還是王安石和呂惠卿在主持變法,所以老王在給自己的小弟寫私信時,有些顧忌馮京,出現了“勿令齊年知”的話,齊年就是馮京,他與王安石同歲。

後來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呂惠卿不想他回來,直接將這些私信給神宗看,表示王安石有結黨之嫌。

在蘇轍彈劾呂惠卿的奏疏中,表示私信裡還有“勿使上知”這種試圖矇蔽君主的話,也不知道蘇二是在哪裡看到的。

這件事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呂惠卿詭計沒成,反而壞了自己的名聲,後來王雱替他爹出氣,設計將呂惠卿給趕出朝去。

扯這麼遠,是因為呂惠卿終於得到起復,出知太原,他是當年新黨的二號人物,章惇雖然不屑他的人品,但到底還是給了當年的大哥一點面子。

而之所以從馮京說起,是因為他還有個女婿,叫蔡渭,回京奔喪了。

馮京這樣重臣的葬禮,趙煦自然得親臨現場,於是蔡渭抓住機會,當場為父親喊冤申述。

他的父親,就是貶死嶺南的前首相蔡確。

事情就這麼串起來了。

新黨開始在章惇的帶領下,翻起了當年的舊賬。

起復呂惠卿一事在朝中已經掀起軒然大波,蘇轍衝殺在了第一線,一再上書表示反對。

緊接著出現的蔡渭替父申冤,更是觸及了舊黨的底線。

這還不是重點,蔡渭提到曾看過文及甫的一封信,裡面說已故的太皇太后高氏曾動過廢帝的心思,並與劉摯商量過。

文及甫是文彥博的兒子。

新黨的手段高明,他們太知道小皇帝憎恨什麼了,就這麼一件子虛烏有、連一點證據都沒有的事,讓趙煦震怒,下令徹查此事。

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先是劉摯被逮捕回京,接著那封信件的雙方當事人文及甫和邢恕也被召回京中審訊。

那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一查之下,才知道文及甫只是不爽劉摯彈劾他,所以在給邢恕的信裡抱怨了幾句,發洩情緒,充其量也就是個嘴炮。

真相已查明,事情到此結束了嗎?

當然不會,因為負責徹查此案的,是新任戶部尚書,剛剛回朝的蔡京。

蔡京找到邢恕再一問,不愧都是奸臣榜上的人物,兩人一合計,當即有了結果:原信件已經丟失,但太皇太后和劉摯謀劃廢帝一事,確實是有的。

無憑無據,就只有空口白牙的一句話,前宰相劉摯入獄。

但舊黨的人骨氣還是有的,無論蔡京怎麼審問,哪怕用刑,劉摯也是堅稱絕無此事。

一來二去的拖了幾個月,事情又陷入了僵局。

新黨拼命拖人下水,舊黨瘋狂上書營救,並直指章惇等人挾私報復。

趙煦則穩坐釣魚臺,倒不是他真的信了這事,但敲打敲打當年給他氣受的這幫大臣,藉機立威,他沒理由拒絕。

在君臣的各自算計之中,此事愈演愈烈,太皇太后當年身邊的內侍也都被下獄審問。

最魔幻的就是,這件事查了幾個月,都沒有一丁點證據證言,大家卻依舊樂此不疲,吵個沒完沒了。

訊息傳到西寧時,已經入冬了。

對於牧民來說,冬季是最難熬的,不管是人吃的,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