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改名
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九章 改名,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靖安現在就是準備,要將鐵料生意當做是大明的一大財政來源來進行經營。
雖然紫荊山中沒有煤礦,沒辦法煉焦,但不缺林木,拿木炭來鍊鐵也是一樣的。
在這個時代的南中國,用木炭鍊鐵還是主流。
焦炭鍊鐵的技術雖然早在明中期,早於英國人二三百年就被髮明瞭。
但在中國,焦炭鍊鐵的技術,卻只在林木資源較為匱乏,且煤炭資源豐富的北方流行。
不缺林木資源的南方,直到現在,依舊習慣使用木炭來鍊鐵!
不管是福建的閩鐵,還是廣東的粵鐵,在冶煉的時候用的都是木炭。
是故,朱靖安幹嘛有木炭不用,非要去找煤礦搞什麼焦炭?
是嫌自己最近的事情還不夠多,想要給自己加加擔子嗎?
至於說朱靖安從哪裡學的修建小高爐的技術?
那還用說,當然了大名鼎鼎的前女友技校了!
在朱靖安的指導下,僅僅三兩日的功夫,一座簡單的小高爐便搭建成形了。
朱靖安親手點燃了小高爐的第一把火。
等爐溫起來之後,工人們開始將被砸碎的鐵礦石,石灰石等料子被一起倒入了料倉。
隨著小高爐升溫,料倉內的料子開始逐漸融化。
變成半凝固的,類似於岩漿的狀態!
一股子逼人的熱氣撲面而來!
但鐵料要出爐,卻還得一段時間。
朱靖安不準備一直在爐子前守著。
眯了眯眼睛,開口吩咐道。
“讓人盯著點爐子,記得注意安全,本都督去議事堂一趟,有事的話派人來議事堂報告。”
吩咐完這邊的事情,朱靖安帶著兩名親衛,大步往營寨內的議事堂而去。
朱國昌剛剛派人來傳令,傳朱靖安儘快前往議事堂議事。
朱靖安這邊剛處理完手上的事情,便馬不停蹄的動身了。
說是議事堂,其實就只是一間夯土的屋子。
之前曾經是礦場上的監工們,每天聚在一起吃飯的飯堂。
明軍在拿下礦場之後,就將飯堂給該成了議事堂,在堂內擺上了桌椅,以做議事之用。
等朱靖安抵達議事堂,打眼便見朱國昌端坐在上首位置,身上穿著的依舊是一身戲服。
很顯然,屬於他的監國服侍繡娘們還沒趕出來呢。
“兒臣參見父王!”
朱靖安來到朱國昌面前,躬身下拜道。
朱國昌在舉兵之後便自稱大明監國,在抵達礦場之後,絞盡腦汁給自己琢磨了一個興王的王號。
所以,現在官方對朱國昌的全稱,其實應該是“大明監國興王朱簡灼”。
沒錯,朱國昌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性,已經選擇了放棄化名,將名字改回了本名朱簡灼,不再刻意隱藏身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