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編制,反清:從大明穢土轉生開始,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朱靖安在接管軍隊之後,首先要考慮的,便是明軍的編制問題。

軍隊的編制不是主將一拍腦袋,然後就能決定下來的事情。

必須得根據敵我的相關情況,來進行具體的考量。

比如說我軍的軍械裝備狀況,敵我雙方的戰略戰術,戰場上的戰鬥方案等。

一隻軍隊的編制需要根據這些來進行制定,而不能靠排腦袋來決定。

就比如說,你一隻純冷兵器部隊,卻是非要按照火器時代的班排連營的編制進行編組,那你不有大病嗎?

冷兵器部隊和火器部隊的戰術戰法,戰鬥方式,戰鬥陣列,等都是截然不同的。

之間的差別極大,編制如果混用的話,肯定是會出問題的。

而明軍現在的情況就是,軍械方面幾乎全部都是冷兵器。

為了適應軍隊的武備,明軍在戰時的軍陣,肯定是最適合冷兵器作戰的密集陣列。

結合以上條件,朱靖安決定先照抄一下前明的營哨募兵以及衛所的軍制。

再將兩者結合一下,編一套適用於現在的明軍的軍制出來。

不是朱靖安做事草率,這麼輕易就決定了明軍的軍制,而是就眼下來看,確定軍制,對現在的明軍來說,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情。

因為,只有先將軍隊的編制給捋順了,才能繼續推進接下來的事情。

不管軍制是好是壞,是先進還是落後,有肯定比沒有強。

當然了,這肯定不算抄襲!

畢竟,孫子抄爺爺的事情,那能叫抄嗎?

那叫繼承,那叫發揚光大懂嗎?

按照朱靖安的設想,明軍最基礎的建制為隊,十二人一隊,設隊官。

再往上,三隊為旗,一旗三十六人,設小旗。

三旗為局,一局一百一十人左右,設百戶。

三局為司,一司三百五十人左右,設把總。

三司為部,一部一千人上下,設千戶。

三部為營,一營三千人,設參將。

三營為一軍,一軍萬人上下,設總兵。

暫且來看,三百明軍能夠編成一個司,一個司下轄三個局,九個旗。

百戶和小旗官的官位,朱靖安準備直接安排朱家的那些親信家丁擔任。

而最基層的隊官,則是準備讓底下計程車卒們自己進行推舉。

嗯,這招朱靖安是和大清之友袁世凱學的。

讓底層士卒自己推舉基層軍官,被推舉出來的軍官要麼是能力出眾,要麼是威望很高。

這樣的人都有一個統一的特點,那就是能服眾,能讓底層士兵乖乖聽話。

而對一隻軍隊來說,底層士兵聽話,就意味著軍令通達。

不管是在訓練場上,還是戰時,這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朱靖安一邊抓緊軍隊的編組,另一邊他也是開始狠抓訓練。

而明軍在訓練方面,目前就是簡單的佇列操練,以長矛刺殺訓練。

一隻軍隊和一夥兒農民之間最大的差距,便在於組織度和紀律。

而練習佇列,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軍隊走路好看,而是為了將軍隊的組織,紀律和服從性銘刻在所有士兵的骨子裡。

讓他們在戰場上,能夠按照訓練場上長時間形成的肌肉記憶,所有人共進共退,結成陣列對敵。

而長矛的刺殺訓練,則是因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明軍最主要的武器就將是長矛。

為了讓明軍能夠儘快形成戰鬥力,長矛的刺殺訓練不能有絲毫的放鬆。

至於說體能訓練,個人武藝訓練,都得排在後面。

這個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巔峰召喚完整版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