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章 一個多月後,回到2006,木子心,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進剛開始在楊星宇這裡拿貨的時候,每天都只敢拿三五隻烤鴨,加上一些其它滷菜、冷盤。
隨著時間推移,方進的生意明顯越做越好。
每天來楊星宇這裡拿的貨也越來越多,每天上午來拿一次貨,下午再來拿一次,最近方進平均每天都要在楊星宇這裡拿10只以上的烤鴨,以及一些其它滷菜和冷盤。
第三件是——楊星宇的母親方小梅,從大約一個月前開始,也開始每天開車出攤賣貨。
這是楊星宇鼓勵的。
他想把老家這裡的生意,都交給爸媽來做,那就不僅要教會母親做烤鴨、滷菜、冷盤,還要讓他們學會出去賣貨。
出去賣貨沒什麼技術含量。
難點在於能否放開面子。
像他父母這樣的農村中年人,大部分都覺得出去賣東西不好意思,張不開口去吆喝。
更張不開口去熱情招攬客人。
這個心理障礙需要克服。
相比之下,對方小梅來說,將烤鴨、鹽水鴨剁成小塊,淋上辣油、麻油,再灑上熟芝麻和蔥花,就顯得容易得多。
因為心理障礙,一開始楊星宇勸她出去賣貨,她是堅決拒絕的。
“我出去賣貨?不中不中!我嘴巴笨,不像有些人那麼能說會道,我哪適合做生意呀?我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子!”
那時,他父親楊青石也認為方小梅不適合做生意。
但楊星宇說服了他們。
他告訴他們——最適合做生意的,並不是能說會道的那種人,而是嘴笨的老實人。
因為買東西的人,都喜歡找看上去老實巴交的人買。
並且,因為老實巴交的人,嘴皮子不夠利索,在買賣的過程中,浪費在說話上的時間很少,賣出去的效率就會比較高。
相比之下,那些能說會道的,買家可能在一開始就不信賣家的任何一句話,還可能因為那樣的賣家太能說,而不想買他的東西。
這一套理論,楊星宇心裡清楚,並不是真理。
他多年做生意的心得是——最好的銷售,永遠是聰明的銷售。
頭腦聰明的銷售員,會看人下菜碟,用不同的態度和手段,對付不同的客人。
那才是效率最高的。
但這些他不會跟爸媽說,他只需要用那套看似很有道理的說辭,說服自己的母親。
方小梅被他說服了,花了幾天時間,學會開三輪車,學會用電子秤,學會開關吆喝用的電子小喇叭。
之後她就試著每天出去賣貨了。
大概一個月賣下來,她的心理障礙已經被完全克服。
剁鴨子什麼的,已經很熟練。
每天賣的貨也越來越多。
她整個人也越來越自信,嘴皮子也越來越厲害,最近他爸楊青石就經常被她懟得無言以對,完全落在下風。
然後,楊青石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在又一次被妻子懟得瞠目結舌之後,他突然怒然宣佈:“你嘚瑟什麼?不就是能賣點烤鴨嗎?過兩天,老子也去賣烤鴨!!我就不信你都能賣出去,老子賣不出去!”
除了以上三件事,最近一個多月,最值得一提的,當然是楊星宇在市區的店面籌備情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