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7章 明代最後一課。,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天下第一白,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的在詩裡品出了另一種人生觀。

有的還有一些朦朦朧朧。

對此。

江寧又是說了一個故事:“可能大家不是特別理解,那我就說一個簡單一點的。六祖慧能接過五祖衣缽之後,他的佛學境界又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一次,他看到兩個和尚對著幡旗在激烈的爭吵。其中一人說,是幡在動,另一人說,不,幡哪會動,是風在動。兩人誰也沒有說服誰,於是,他們便問起了慧能。慧能說,即不是幡動,也不是風動,而是心在動。兩人一聽慧能的話,一瞬間就此頓悟。”

講完。

江寧離開了少林寺。

至於江寧在講完少林寺之後,眾人對於慧能的這一番佛學有什麼感悟,那就是之後的事情了。

反正這種東西玄之又玄。

但也正是這種玄之又玄的理論,才最為適合裝逼。

……

“各位同學,今天是我們講明朝的最後一課。其實關於明朝,他還有許多許多可以講的。比如,七下西洋的鄭和。民族英雄戚繼光,太祖皇帝朱元章……但這一些人物早就被不知道多少歷史學者,專家研究之後又研究。所以,此前的這一些課,大都時候我講的都是一些小人物。”

從少林寺回來。

按照計劃,雙慶大學那邊,江寧還有最後一節課。

“這一些小人物有的只是當了九品芝麻官,有的連官都沒當,只是一介布衣。有的,甚至也沒有什麼功名。有的,可能在歷史上不起眼。可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也許,他們在當時的世界裡並不是那麼的耀眼,但幾百年之後,或許他們比之帝王將相還要出色。”

“所以,今天最後一課,我們還是聚焦小人物,這位小人物是誰呢,他叫做陳振龍。”

江寧在黑板上寫下了陳振龍的名字。

接著,江寧繼續說道:“可能大家對於陳振龍這個名字並不熟悉,甚至,翻閱典籍,也未必有他的名字。但是,正是因為他,才讓明代一眾百姓有了一種全新的口糧。”

“江寧老師,是番薯嗎?”

這時,有一位學子舉手說道。

“是的。”

江寧點頭:“不錯,就是番薯。我們知道,在我國原本是不產番薯的。番薯的產地是在北美洲,直到明代的時候,才引入到我們國內。只是雖然番薯被引入到了我們國內,可到底是誰引入的?歷史當中,一直沒有人記載。或許他們覺得,這不需要記載吧。我覺得,這相當的遺憾。歷史不應該只記載那些達官顯貴,歷史也不應該無視我們的普通民眾。試想一下,如果番薯沒有引入到我們國內,我們將面臨更為嚴重的生存危機。光是將番薯引入到國內,他的貢獻,就不下於任何一位歷史名人。”

所以江寧要講的,就是這一些在這個世界上被人遺忘的角色。

“陳振龍生於福高官樂,因為家鄉土地貧瘠,水稻收成不好,家鄉百姓時常忍飢挨餓。陳振龍一直想要改變家鄉人的現狀,讓家鄉百姓都能吃飽飯。所以,陳振龍求學卻不為考取功名,而是棄儒從商。明朝萬曆年間,商人大多選擇出海從商。陳振龍也加入其中,隨商隊來到了呂宋島,即如今的菲律賓。陳振龍看見呂宋島的人民所食主食是明朝沒有的作物,也就是朱薯,現代我們稱為紅薯。”

“陳振龍瞭解到,朱薯不挑生長環境,適應性較高、產量高、耐旱,結果即可食用,沒有生熟的區別,生吃熟吃都可以。陳振龍當即就有了將此作物帶回國內的想法,他覺得此物可以改變家鄉百姓食不果腹的局面。只是當時西班牙掌控著呂宋島的海關權,嚴令禁止呂宋島的物資流向其他國家。特別是朱薯,也在禁止外傳之列。所以,陳振龍將朱薯帶回國並不容易。”

“江寧老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心動了,我的學霸君 心動了,我的學霸君

小鮮活牛號

港片:讓你臥底,你搞新和聯勝!

本寶寶一米七

直播,給古人看中華上下五千年

愛吃餛飩

重生後我成了傳奇林遠沈雯

風雪夜歸人

影后在前任他叔懷裡撒嬌求抱抱

李之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