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09章 魏崩,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向,說道:“令車駕改道歸洛!”
“諾!”
車駕更改行程,不再西行至洛陽,而是北上陳留,從虎牢關歸洛。
車駕突然行程,不少官吏有所反應。
陳群、衛臻、辛毗等大臣派人前去詢問,得知許昌南門無故崩塌,曹丕不願往之,眾人神情各有神色。或有不以為然者,或有深思者,或有圖揣測曹丕心理者。
車馬佇列中,陳群與高柔同乘一車。
陳群捋須而深思,問道:“文惠有熟讀經學,久歷蜀中,深諳讖語之事,卻不知讖事中,許昌南門無故自崩可是有何徵兆?”
“這”
高柔沉吟良久,並未說話,而是用水沾溼手指,在陳群手上比畫了個巍字。
“文惠之意是?”
陳群對讖語、占卜之事不瞭解,再問道。
高柔環顧四周,在車馬聲的遮掩下,低聲說道:“魏者,闕名也。今闕門無故而崩,恐是為不祥之兆。”
陳群眼神微縮,不太敢相信高柔的話。
“今日之語,除了天地之外,唯有你我二人知!”陳群微嘆說道。
“嗯!”
高柔捋著鬍鬚,憂愁而嘆。
不是高柔有意說反動、叛國之語,而是許昌南門崩塌實在難免讓他聯想。
在古語中,魏者,兩觀闕是也,是有當道而高大者之意。而在‘代漢者,當塗高’讖語中,塗高與當道而高大者意相同,故延伸至魏上。即代漢,當魏者。
今魏解釋為觀闕,那麼城樓屬於觀闕,即又象徵著魏。所發生的城樓崩塌之地,其在南都許昌。同時發生崩塌的城門在南面,而非其餘三門。
城樓無故崩塌,延伸而思考,豈不是魏有不祥之兆?
甚至大膽點聯想,結合盤踞南方的季漢,以及曹魏剛剛經歷的鐘離大敗。
許昌南門無故崩,很有可能是指魏將亡於南漢手中,其意為亡國之徵兆。
當然更有趣的是,司馬懿在宛城任職,無故而崩,豈不意為內部自行崩潰,而非外力施壓。或是說孫權來自南方,其無故而崩,豈不與司馬懿有異曲同工之妙。
《漢紀·五行志上》:魏中主徵鍾離敗,歸幸許昌,許昌城南門無故自崩,中主心惡之,遂不入。
陳群因而問曰:‘今南門無故而崩,其義何也’高柔答曰:‘魏,闕名也,當塗而高。城闕可謂之魏,今明否?’
群曰:‘未甚,南門何解?’柔又曰:‘塗高在南而崩,其意明矣!’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