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9章 尊而分權,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霍、葛二人無意出任首輔之位,劉備不得已向侍臣徵詢意見。
黃昏時分,殘陽透過窗臺,照入屋內。
劉備靠坐在榻上,臉色蠟黃,聲音低沉了許多。
“子華靠近些!”
“臣在!”
武漢尹守司馬芝上前幾步,距離劉備四五步才停下。
“卿自任武漢尹守以來,執法公正,整修民生,架設橋樑,大圖農事。士民肅然,夜不閉戶,家有餘糧,是謂卿之功也!”劉備讚賞道。
“臣奉詔行事,今能有所建樹,當多賴陛下器重。”司馬芝回答道。
因長期從事農事之故,司馬芝的政治理念不僅與諸葛亮不同,與歷代武漢尹守也有出入。
寒暄幾句,劉備直接問道:“卿可知朕招君入宮之意?”
司馬芝微低著頭,說道:“恕臣愚鈍,芝不知陛下傳詔之意。”
若是遇見洪水災害,武漢周圍田畝被淹,糧食價格則隨之暴漲。
發展農業的同時,司馬芝還大力發展基建,修整穀倉,搭設浮橋,修平道路,整修城郭。
經司馬芝長期努力,武漢農事有了進步,百姓家中漸有餘糧。
司馬芝所持政治理念,即重農抑商。他常認為商旅雖能令人富,但對亂世而言,其產出的收穫,不及田畝之收成。
“此三者,葛相皆不如霍督,今豈能位高霍督之上?”
司馬芝拱手答道:“今漢室之中,論功績最盛者,葛相不及霍督;守江淮而魏軍不敢南下進犯,葛相不及霍督;論領兵征戰,北伐中原,季興漢室,葛相不及霍督。”
劉備神情淡然,說道:“朕身體欠佳,多次詔諸君入宮,或是為商討身後之事。今託孤諸臣已定,然霍督、丞相互相謙讓,不願自領首輔之位。卿與霍、葛二君多有交際,以為誰可擔此大任?”
有了允許,司馬芝率官吏下鄉,行遍武漢尹內諸縣,找出不少適宜耕作的田地。分於郡中貧困百姓,令其耕熯種麥,獲刈築場。
司馬芝斟酌幾許,說道:“稟陛下,芝雖曾為霍督從吏,但秉公而言,芝以為非霍督不足以安天下!”
因武漢潮溼之故,除非是大族,尋常人家根本沒有糧倉。司馬芝為了讓百姓有餘糧,則在高處建設糧倉,專供百姓存糧。
劉備一旦去世,維繫眾人的主心骨不在,必然會產生動亂,或蠻夷叛亂,或將領騷動。能用威望鎮壓南土各方不軌勢力者,除霍峻外,無人可以代替。
南漢的疆域遼闊,國內有淮泗、元從、巴蜀、荊楚、吳越等各方人士。往昔劉備憑藉他能服於人的個人魅力,透過利益交換,讓南土文武為他效力。
故而在司馬芝上位以後,除了核查隱戶外,則大力發展農業。諸葛亮以武漢土地貧瘠為由,不贊成司馬芝的重農戰略。
之前反對重農戰略的諸葛亮,見司馬芝的政績如此出眾,亦不禁讚歎司馬芝能幹。能幹歸能幹,但有劉備、諸葛亮框住架構,司馬芝亦是難改武漢以商業為重的定位。
後來隨著武漢人口暴漲,本地產出的糧食已不夠吃,需要從長沙、豫章等外圍郡縣去購買。
司馬芝語氣加重,說道:“陛下若不幸駕崩,天下之後舍霍督外,何人能有威信,賓服四海,令驕兵悍將臣服。”
司馬芝見諸葛亮不認可,直接上疏劉備。劉備本不想同意,但在司馬芝不厭其煩的上疏下,最終還是同意司馬芝的發展戰略。
“為何?”
之前歷代武漢尹守遵從諸葛亮的意見,因地制宜,根據武漢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商業,有所輕視農業。
劉備沉默多時,說道:“子華所言,與朕所思相同。然事關重大,卿且退下,容朕考慮一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