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7章 改制行九品,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理由,看能否改良季漢的選官制。
是日,霍峻前往至丞相府,與諸葛亮會面。
主堂內,二人隔案而坐,侍女奉上茶水。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仲邈當為稀客,今登府造訪,想必有要事與亮相商。”
霍峻笑了笑,問道:“孔明,可知陛下欲讓你我整改察舉制乎?”
“略有耳聞!”
諸葛亮沉吟少許,說道:“左雄新制,考茂才、孝廉虛實才幹,觀其才能以分優劣,分類科考,當是為良政。”
“我之意不僅於此!”
霍峻向諸葛亮吐露心聲,說道:“自中漢之末,張角舉黃巾起事,天下州郡握兵持權,視為封君諸侯。董卓亂政之後,群雄割據,幸君上起事,與曹操共平天下。”
“陛下以孔明任丞相,孔明有聰明睿智之才,夙興夜寐,無一日之懈,遂有分都尉掌兵、取司鹽錦鐵等之良政。漢室能有今下之盛,多賴孔明之功。然當下法制,襲承兩漢舊弊。若不興除,恐季漢將重蹈覆轍。”
“昔戰國亂世,秦王以商君變法,遂有秦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六國,重建寰宇。前漢承秦之舊制,高祖以郡君分治天下;後漢承改前漢舊制,收兵集權於君上。我漢襲而改之,但根本不變。”
“郡君分治國土,上舉賢士,下治士民。峻惶恐時日一長,弊政復起,則國有中漢之弊政。如門生故吏,姻親攀附;或是孝廉無德,茂才無學。孔明是有管、樂之才略,今豈能不正乎?”
聽著霍峻長達數百多字的言語,諸葛亮撫扇蹙眉。
諸葛亮通讀經史,豈能不知兩漢幾百年所產生的弊政。但革除弊政,談何容易?
除了要用威望壓下那些反對的聲音,還要尋找取代這種舊制度的新制度。
諸葛亮這十幾年來,一直在為劉備搭建南漢制度,而且還要分心供給糧草。維護舊制尚且不易,哪裡還有精力推行深層次的良政。畢竟改制不易,修復漏洞補丁簡單。
思索良久,諸葛亮問道:“仲邈既有此言,不知可有良見教我?”
“略有小得!”
霍峻取來茶爐、四樽茶盞、一個大碗,為諸葛亮比喻演示,說道。
“可將碗視為朝堂,四盞為地方,茶水為士人。今欲引碗中茶水,而碗中空虛,需取茶水倒入。察舉制似為先將茶水倒入茶盞,再由茶盞轉倒入碗,當是碗有求於盞。”
“若能尋一方法引爐中茶水至碗,再由碗分茶水與諸盞,則盞有求碗。欲引熱茶,則早倒之;欲飲冷茶,則晚倒之。……”
茶盞難以為案例,但在霍峻的解釋演練下,諸葛亮漸漸明白霍峻的意思。
諸葛亮持扇指著諸盞,說道:“爐中茶水多,茶碗不足以盛之。且茶水亦有良、苦二分,豈能全部取之?且碗大而盞小,茶水分倒諸盞,則有茶水溢之。”
“唯將小盞換成大盞!”
見諸葛亮瞭解自己意思,霍峻直接說道:“中樞收州郡長官徵辟之權,州郡長官皆不準徵辟,所委輔官皆由尚書檯委任。如仿察舉舊制,多舉賢士入京師端試。多中淘弱,劣中取優。”
“賢士為中樞所委,刺史、太守則無委任之權。長久之下,官吏知陛下而不知州郡長官,強幹而弱枝,可避舊漢之失。”
諸葛亮捋著鬍鬚,露出深思之色,說道:“天下士人何其多,豈能都讓尚書檯端試辨賢?需讓州郡協助辨之,良者上,劣者下。”
“但讓州郡辨之,則又如舉孝廉般,重德而弱才。不嚴加辨之,豈能為官?”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曹氏行九品法,品鄉論而舉孝廉。今我大漢可效法改之,如不分寒門高賤,皆可至縣舉孝廉。州郡分行家法、課箋奏,名居前列者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