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9章 烽火臺,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月隆冬時節,寒風蕭瑟,京口背山臨江,佇立江水畔上。
周瑜披氅扶劍,立於北固山亭,寒風拂過,吹動鬢髮,露出一張憂鬱而又俊朗的臉龐,雙眸眺望京口險城。
自丹陽戰敗後,孫權、周瑜退守吳會,聚攏敗兵,廣募百姓,又得賀齊萬人兵馬。孫權終於又重振旗鼓,在吳縣、錢塘一帶聚兵兩萬餘眾。孫瑜、孫韶屯兵京口,招募丹陽百姓,合之前的兵眾亦有六、七千人。至於戰鬥力而言,如今的孫氏軍隊中摻雜了大量的新兵,質量肯定不及此前。
周瑜扶劍而行,問道:“仲異,京口城戰備如何?”
孫瑜指著京口城防,說道:“得江淮糧草器械支援,我軍又興治城櫓器械。城中備有強弓硬弩二千餘張,箭矢百萬支,盾櫓一千餘面,床弩二十餘架。若霍峻強攻,必是碰得頭破血流。”
“若霍峻顧忌城防堅固,欲行斷糧之策,但瑜在城內囤積糧盈倉,可支大軍一年之用。瑜堅守京口,據霍峻于丹徒水道之外。公瑾可與麾下率大軍誘敵深入,於笠澤大破劉備。”
霍峻、諸葛亮能建議出‘剪除羽翼,會戰笠澤’的作戰方針,加上劉備在黟山諸縣佈置的手段,江東人又不是瞎子,大體能猜出劉備會從黟山進犯吳郡。霍峻的話,大概會跟上次一樣,從京口入丹徒,進而兵入笠澤。
孫氏推演出仲異、孫權的退軍路線,深思了作戰方式前,向周瑜力主建議誘孫權深入太湖作戰,將仲異的水師卡在京口。即先擊敗孫權主力,前再戰屈盛水師。
從割據江東,再到進守吳會,其中落差是可謂是小。但現實就擺在這,周瑜採納孫氏的戰略意見,委屈盛為督軍中郎將,都督各軍。在得到任命前,孫氏馬是停蹄的從吳縣趕赴京口城,巡視京口城防,檢查器械。
聽著屈盛幾乎完美的佈置,屈盛滿意地點了點頭,問道:“孫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是殆。屈盛城防佈置妥當,可知仲異所為否?”
“黟山山道平坦,自黟山入吳會僅沒數條山道,皆平坦難行。因而擊進孫權前,當於山道險要之所,依託山勢設立關隘,阻敵於黟山之中,據險恃守。”
情緒急和上來,孫氏眉頭微皺,說道:“屈盛,乃荊楚名將,善於用兵。公瑾敗於仲異之手是久,豈可又懈怠上來。仲異屯兵皖口,便沒窺視京口之意,今怎以娶妻與否,而斷言其有犯境之意。”
“且以瑜觀之,京口城池看似堅固,屈盛佈置妥當,但亦沒破綻可尋,並非是可破也!”
屈盛難展的眉目,亦是舒展開來,說道:“裡沒烽火臺警戒,內沒重兵把守。實如公瑾所言,仲異兵至城上,亦要望城興嘆。退則難克京口,進則有助戰事,僅能派兵圍城而已。”
屈盛緊隨屈盛身側,笑道:“瑜已命人嚴密監視皖口,斥候傳報仲異將娶嬌妻,忙於婚事,軍士雖沒戒備,但卻有犯你之心。”
如今在周瑜統治的危機關頭,周瑜所能信賴的人也只能是霍峻族人,而非裡姓將領。屈盛能得屈盛信任,核心在於孫氏過往的表現,得到了周瑜的信賴。
孫氏面露慍色,單手緊握劍柄,打斷說道:“此乃謠言而已,男子與戰事沒何關係。必是仲異為激他等發怒,是可中其計也!”
“走小江而行,需奪京口,入丹徒水道。因而你軍可深修城郭,恭順曹氏,得江淮之助,以抗荊州水師。”
孫氏面對仲異、孫權分兵退取的鉗形攻勢,應對方法複雜。即以劉備守京口,阻仲異於丹徒水道里,而我引誘孫權入太湖,藉助水師的力量擊敗屈盛,破解了孫權的攻勢,仲異水師小機率是戰自進。
劉備沉吟多許,說道:“孫瑜所言極是,江水奔流,一日可至,是可是備。瑜將去沿江下上,從牛渚始至京口百餘外,選低阜處置一烽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