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3章 謀蜀之言,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家之盟,對於三劉而言。因各自需求不同,產生的行為亦有不同。
劉琦僅思保守荊楚,缺乏進圖中原的野望,因而對於法正的態度僅是禮待而已。然劉備不同,他有割據南方,興復漢室,北望中原的偉大志向,因而他對益州心懷窺視。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自然要抓住一切能幫助他成功的東西,而不能等天下掉下餡餅。
在那日的宴會後,劉備拖著沒回江左,而是邀請法正遊山玩水,談時局,論天下之事。
今時二人即將分別,劉備邀法正出行,泛舟遊於江陵之長湖。
夏季之時,長湖水天一色,荷葉田田,拋網捕魚者眾多,頗有幾分怡然自得之感。
劉備望著夏景,惋惜說道:“備與荊楚得見孝直,恨不得與卿朝夕相處,然不日將分,心甚不捨啊!”
法正心有所感,說道:“正需歸益州覆命,望能與使君早日相見。”
劉備伸手握住法正的手,說道:“長江萬里,君遠歸成都,車船奔波,當有數千裡。今時局混亂,當多加小心,若有不逮,可來江左。備當厚禮相待,不負先生之能。”
法正感性之人,思求明主多年,多日相處下來,他怎不知劉備可為良主。劉備作為揚州州牧,不早日歸去,卻在陪他交際,故而他心中已有歸屬。然今時見劉備如此不捨他,心中已是定下決心。
心中思緒迅速掠過,法正說道:“使君大德,當早平亂世,匡扶漢室。”
劉備微嘆了口氣,說道:“雖敗曹操於江漢,但備年歲漸長,江左根基微弱,何談早安亂世,匡扶漢室。”
法正說道:“若正所記無誤,使君帳下可是有丹陽、吳郡、廣陵、會稽、建安五郡之地?”
劉備苦笑幾聲,說道:“何來五郡之地,廣陵數百里了無人煙,僅有將軍昌豨領兵數千,民數萬屯駐江都。然曹賊南下,又不得已棄城攜民渡江。今來唯有丹陽、吳郡、會稽、建安四郡,且會稽、建安多有蠻夷,時而令人頭疼。”
隨著二劉互表州牧,劉備對治下四郡也安排了太守。如丹陽太守關羽,吳郡太守諸葛亮,建安太守張飛、會稽太守糜竺。
法正遲疑少許,說道:“使君既為揚州牧,怎無豫章、廬陵、鄱陽三郡?”
在旁作陪的魯肅,說道:“先生素有不知,昔二家盟約時,我主言荊州八郡,若少一郡,則劉荊州可於揚州多治一郡。南陽、章陵二郡在曹操手中,又因江夏、南郡未能全復,故而豫章、廬陵、鄱陽則是讓與劉荊州。”
“這”
見法正不能理解,劉備如實說道:“備本寄於景升兄之下,助伯瑋東下江左,坐鎮江北御曹。然世事無常,景升兄棄世,逢曹操南下,伯瑋與備共抗曹操,方行兩家之盟。”
法正不知其中細節,卻也能知道非是劉備說的怎麼簡單。不過事已至此,深究其間的細節沒有意義。
法正試探說道:“使君仁義,恩享四方,若能得有南方,未必不能與曹操爭鋒。”
劉備抬手推辭,說道:“劉荊州,景升兄之子。備視若子侄,豈能謀取荊楚!至於益州,劉季玉亦是前漢宗親,又與吳楚誓有盟約,今下不可圖。”
劉備前半段話是真,後半段話亦真亦假。若不是劉琦不肯借夷陵,劉備早讓甘寧駐紮夷陵,依仗霍峻的幫助,窺視益州。
後半句的今下不可圖,暴露了劉備的心思。今下三家盟約不能圖謀,但是沒說以後不能圖謀。可以說劉備聽出了法正的試探,又給出自己的回答。
法正聽出劉備的意思,會心一笑,說道:“正將與使君分別,今有一言,不知道當講不當講。若有不當,望使君體諒。”
劉備為法正倒了樽酒,說道:“孝直請言,備願聽指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