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3章 築城北遷,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襄樊,魚梁洲。
時霍峻率軍北至魚梁洲,已有兩月之久。春夏時節,雨水漸漸充沛,漢水漸漸上漲,水師橫行漢水,絕斷襄樊兩城音訊。然漢水上游,由於東三郡的存在,水師無法深入阻隔。
帳外,雨水嘩嘩而下,將帳簾打溼了一大片。帳內,霍峻、蔣濟、文聘、高翔等人商議軍事。
“都督,曹操調朱靈、張合二軍合約萬餘人,從山都一帶渡漢水南下,率軍兵臨襄陽。”高翔指著輿圖,說道:“曹操此舉似乎有欲南下支援江陵之念。”
“襄陽可有異動?”霍峻問道。
“襄陽城內亦有兵馬調集,似乎欲與朱、張二將合軍。且曹操欲發襄陽周邊數萬百姓遷徙向北,不欲留在漢南。”高翔說道。
“諸君以為如何?”霍峻問道。
蔣濟沉吟少許,說道:“曹操既有北遷荊民之意,則曹操已無南援江陵之心。今遣朱、張二將南下,或為接應曹仁帳下兵馬,而非支援江陵。即曹操欲舍江陵,而保襄樊。蓋謠言另生,許昌有亂,曹操或將北歸中原。”
“故而以濟之見,曹操已知江陵不可守,襄陽、江陵之間八九百里之地,寡有險阻,因而欲遷江漢之民北上,行堅壁清野之策,以襄陽之固,阻我軍於漢南。今時我軍當擇計而行,切莫讓曹操如意。”
霍峻用手指點襄樊二城,問道:“以諸位之見,襄陽城池可下否?”
“襄陽怕是不可下,襄陽城池之固,護城河之險,天下少有。都督欲破襄陽城,倒不如選破樊城。樊城矮小,又無天險,破樊城,則得襄陽也。然樊城由徐晃固守,徐晃驍勇善戰,素有兵略,蓋是難取樊城!”高翔說道。
襄樊二城,名為二城,實則是大小連城池。兩城在立於漢水南北兩側,互為犄角,進退自如,易守難攻。無論是北方亦或是南方,欲想南征、北伐,襄陽都是屬於避讓不開的城池。
霍峻憑藉水師之利,得以深入襄樊,但讓他攻打襄樊城池,卻是自謂不敢。以他今時之見,又觀曹操在襄樊佈置的兵馬,欲破襄樊二城,他至少需要七八萬的兵馬,甚至要十萬大軍才能打上這一仗。今下讓他用兩萬之兵,拿下襄樊城池卻是太難了。
襄樊二城短期之內拿不下,卻不代表霍峻不想爭取更多的戰略利益,為日後攻取襄樊打下堅實的基礎。
霍峻斟酌言語,說道:“襄樊雖短期難克,但需為長久計。自古以來,比技量力,不足與中國相抗,然能為中國憂患者,蓋以江漢為城,舟楫為用,利則追擊,不利則入水。”
“我吳楚之軍,長於舟舸,入漢水則漢水斷,襄陽是為孤城。故我欲於襄陽至夏口漢水八百里間,於漢水旁選險要之所,修築新城,控衛漢水,以退曹氏之兵。水漲則入襄樊,水淺則退居城郭。時常襲擾,循序漸進,圖謀襄樊。得合適之際,舉兵北上,全克襄樊。”
歷史上江陵成為御曹前線,江漢數十萬百姓被遷。關羽領襄陽太守後。多次向北用兵,與樂進、文聘等將爆發過青泥之戰、尋口之戰,皆是為了將戰線北推襄陽。
關羽的襄樊之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他多年以來與曹仁、樂進、文聘等曹將作戰,緩慢將戰線前推。在擊敗曹仁後,兵入襄樊,水淹七軍,行圍樊城。
得賴於金口之役,曹操慘敗,霍峻豈能不趁勢用兵,利用水師之長,讓襄樊成為前線,從而吃下南郡的精華。等到時機成熟,則可一戰下襄樊。
蔣濟微微頷首,說道:“於漢水處選建新城,以江漢為池,兵威襄樊,並非不可。然漢水七八百里,需擇艱險之所建城,又可屯水師於其中,且與襄樊距離適中,方可進退自如,阻敵於北。”
霍峻目光看向文聘,漢水作為南郡與江夏的分界線,而文聘又作為江夏太守,將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