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1章 吉凶之事,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沔陽城後世之勉縣,位於漢水以北,陽平關之後,與成固城分別嵌在漢中的東西兩側。在二城的中間,即為漢中郡治南鄭。
陸遜將漢中諸城府庫搬空,糧草、兵械運入二城,命宗預以五千軍士守成固城,自率一萬五千人固守沔陽城。
陸遜收兵入城,夏侯淵折騰的聲東擊西那招,使招卻沒人看,耍了個寂寞,兵馬浩浩蕩蕩地開進漢中。與此同時,馬超、曹洪前後腳也分別從褒斜道、儻駱道入漢中。
三軍匯合,於沔陽城下匯合。
大帳內,以徵西將軍夏侯淵為尊,馬超、曹洪二人分居左右,各部文武坐於帳中。
“漢中外圍據點、營壘,皆被陸遜所棄,我軍得以舉兵入漢中,此為何理也?”
夏侯淵心有不安,說道:“陸伯言雖是儒生,但非無謀之將,此舉當有深意。”
不知為什麼夏侯淵自入漢中以來,心驚膽戰,昨夜睡覺還夢見黃豬遇虎。今見陸遜棄守城池,不得多疑一二。
趙昂沉吟少許,說道:“應是陸遜帳下兵馬寡少,難以分守諸圍。今不得已棄守外圍,固守沔陽、成固二城,當是為固守待援爾!”
頓了頓,趙昂說道:“若能隔絕援軍,城內軍士不見援軍,人心渙散之下,二城不日將破。”
夏侯淵捋著鬍鬚,說道:“偉章所言極是,二城分守漢中東西,遏守兩端險要,欲全得漢中,二城不可不下。今當堵援圍城,逼迫二城歸降。”
見談及二城,曹洪說道:“某入漢中時,曾遣人歸降成固守將宗預,宗預言漢中之重唯在沔陽。若能得破沔陽,成固不戰自降。今成固即便歸降,沔陽不能下,我軍亦是難克漢中。”
陸遜身側除了吳蘭可信外,唯有宗預這個從軍主簿可用。在漢中危急下,陸遜火速提拔宗預為參軍,暫統五千兵馬,堅守成固城。
宗預得知陸遜提前的計劃安排,則以此語對答曹洪使者,讓曹洪暫時放棄攻城的念頭。
當然宗預之語並非沒有道理,相比於成固城,位於漢中西面的沔陽,猶如一根釘子釘在曹軍糧草的命門上,無法忽視。
曹軍從隴西、關中徵發的糧草,由於儻駱道難行,糧草基本是從褒斜、祁山二道入漢中。接下來三軍匯合,曹軍補給可能走陳倉道匯入祁山道,透過漢水運到漢中。
不論是哪種運輸糧草的路線,都必須經過沔陽。故漢中四面皆是數百里的山道,關中運往漢中的補給困難,漢中運往巴地也是困難。
因而如果沒有充足的糧草,曹軍根本無法遠征巴蜀,必須拿下沔陽,疏通漢水糧道,將糧草囤積在漢中之中,才能繼續進軍。
但沔陽經過陸遜一年修繕,糧草囤積,又豈是那麼容易拿下來。可見陸遜放棄外圍據點,絕非他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他的深思熟慮。
夏侯淵腦袋略疼,本以為破了陽平關就萬事大吉,卻不料入了漢中,還有沔陽等著他。
夏侯淵斟酌幾許,問道:“孟起曾兵入漢中,擊敗張魯,不知有何高見?”
馬超思慮少許,說道:“張飛越米倉山入漢中,據漢南與我對峙,時走小道入陽平關外。今米倉道不得不備,將軍當南遣軍士入佔據漢南,分兵守住營壘,以據敵寇援軍。”
“善!”
夏侯淵已有據敵思路,說道:“陸遜固守沔陽,欲待援軍至,今當外據援軍,內破堅城,全取漢中。待沔陽城破,援軍被退,迎魏公南下,時巴蜀可望也!”
在眾人七嘴八舌下,夏侯淵理出了對敵之策。即留兵強攻沔陽城外,又分兵至漢南以阻援軍。
沉吟良久,夏侯淵說道:“孟起、子廉,你二人率帳下軍士修治器械,圍攻沔陽城。某率軍士渡過漢水,佔據漢南險地,拒敵于山道中,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