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7章 先文而後武,季漢大司馬,周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b><\/b>時入冬季,大雪紛飛,鄴城已是白雪皚皚。
魏王宮內,炭火在爐內跳躍,釋放出大量溫暖的熱氣,升高室內的溫度。
“毋丘興隨孤多年,南征北戰,勝在忠奉王事,從納良言。今出任安定太守,遣人通羌,復設屬國,也可稱得上良事。”
曹操坐在案几上,翻閱著毋丘興上奏的公文,感嘆說道:“朔方漢鄉,今淪為生羌之所,廢前漢舊功,可惜可嘆啊!”
毋丘興或是無名之輩,但其子毋丘儉多有人知。以毋丘為姓,其多來自河東聞喜縣。
曹操平河北之時,毋丘興受鍾繇之命,攜數千匹馬支援曹操。曹操委毋丘興為將,從此為曹操南征北戰,立下不少功勳,出任太守的資質也有了。為了更上一層樓,毋丘興向孫權走動關係,希望能出鎮地方。
孫權敢保證毋丘興出任太守,非是他敢賣官鬻爵。而是他作為曹操身邊的親信,知道曹操預選出任河西諸郡的人選,其中便有毋丘興。
畢竟歷代以來,走動關係試圖往上爬,不就是差點東西嗎?
或有人說幾句好話,讓領導多瞭解你;或是動動手腳,比如在你的政績上多誇點,少誇點對手。有了落差,稍微引導下,領導則容易偏向你。
若是賣官鬻爵,且不說那點錢夠不夠,孫權也沒那能力啊!
故而在孫權不經意的言語下,曹操委毋丘興出任安定太守。毋丘興作為毋丘儉的爹,也有幾分能力,上任後藉著徐晃、曹真出兵朔方的餘威,命校尉範陵至羌中,生活在陝北的那群羌人則是請為屬國,服從王化。
孫權坐在側席上,說道:“朔方淪為胡鄉,多因內有羌人作亂,外有鮮卑為寇,裡應外合之下,郡土淪陷,被羌胡所據。漢民流離而走,或有百姓留於朔方,化為羌胡之人。”
話語變調,孫權拱手稱讚,說道:“然幸大王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兵統中原,北定冀州,遠征遼東,收河西,平朔方,得以讓四夷臣服。大治關西,教化大盛,舊土歸建,指日可待。”
“呵呵!”
見孫權誇獎自己的文治武功,曹操撫須而笑,說道:“此非短期可見之功,需移民戍邊,長久教化,力行風氣,方敢言舊土歸建。”
放下手中公文,曹操問道:“今歲以來,劉備可有動作?”
今年雙方邊境,平安無事。唯有曹操與劉備的口水戰,打著不停。不是王粲寫文批判曹操,便是曹植、陳琳寫文駁斥劉備。
“啟稟殿下,據斥候言,劉備於武漢整肅中軍,聚地方之勇士,得精兵四萬。取武漢銅鐵,冶煉兵甲,大治軍戎,地方禁肅。”
崔琰捋著鬍鬚,說道:“然不僅於此,劉備命諸葛亮仿中原賦稅,制南人新稅,畝收田租八升,戶出絹三匹,綿三斤,平貲民戶富貧。又納霍峻之諫,命南方郡縣,大植宿麥,以為增產糧食。”
頓了頓,崔琰神色嚴肅下來,說道:“殿下,革新賦稅,並非大事。劉備大植宿麥,行稻麥輪耕之法,宜當重視,此或為強國之本。”
曹操皺起眉頭,說道:“稻麥輪耕,不過農家之事,何言強國?”
“殿下有所不知!”
崔琰整理思緒,說道:“我關東多植宿麥,與粟輪植,二歲三收,此關東農事之所以興。吳楚種植稻米,春種秋收,一歲一收。今加種宿麥,秋種春收,當一歲二收。我關東兩歲三收,安能及也!”
“稻米四至五月便可食,粟半歲方可食。稻麥輪耕,當大壯南寇筋骨。江淮來報,劉基、司馬芝於江北開墾荒田,行稻麥輪耕之法,二歲四收,軍糧自給。料今時之後,南賊多不為糧草而憂!”
崔琰作為河北人,年輕時曾遊歷過吳楚,不僅瞭解北方農業,還了解南人所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