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章 諸葛傢什麼都略懂,當然也包括興修水利,舍弟諸葛亮,浙東匹夫,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群彙報道:“我核查了各縣的田畝文件,還四處走訪,發現廣陵的農事有個極大的弱點。若能補足,必能極大增產糧米。”
“什麼弱點?”
陳群拿出一張地圖,指著說:“從輿圖上看,廣陵郡極為廣大,全境都是平原,可產糧和人口卻不如下邳。”
諸葛瑾若有所思反問:“會不會是射陽澤佔了太多面積?實際上廣陵的平地能有下邳的兩倍麼?”
陳群:“我算的時候,已經把射陽澤扣掉了。且大澤雖佔地廣大,卻利於灌溉。如震澤(太湖)之於吳郡,是有利無害的。”
見對方並沒犯低階錯誤,諸葛瑾點頭鼓勵:“那就好,繼續說。”
陳群:“後來我深入查訪,才知道廣陵耕地雖多,產糧卻少,主要是因為灌溉不足,以及地有鹹鹵。
邗溝使廣陵有運河之利,卻也經常導致海潮經長江倒灌入運河、射陽澤。尤其大潮季節,澤水都微微鹹苦。”
諸葛瑾恍然:原來是鹽鹼地的問題。
他前世作為金牌教培講師,史地常識也是很豐富的。他知道,蘇北地區在古代一直不是魚米之鄉。
如今看來,歷史上不同階段的蘇北農業制約,其實是不同原因造成的:
宋朝之前,是因為廣陵潮,導致海水由長江倒灌運河,形成鹽鹼地。
而宋朝以後,雖然廣陵潮和倒灌沒了。可南宋時黃河改道、奪淮入海,形成洪澤湖,淮河水患嚴重。一直到建國後修了蘇北灌溉總渠才緩解。
可以說,鹽鹼地和水患,各自要為蘇北平原的貧窮,負責一千年。
諸葛瑾如今所處的時代,恰恰屬於前一千年。所以只要解決鹽鹼地,就能把蘇北平原變成魚米之鄉。
想到這點,他內心不由熱切起來。
當然,廣陵的鹽鹼地也分好幾種。
有的鹽鹼地就是靠海太近、地下水本身就很鹹,這樣的地是沒救的,還不如將來開發曬鹽工業。
能挽救的,只是海潮倒灌導致的那部分鹽鹼地。
陳群這幾天功課做的不錯,還實地考察了一些地方,並配合歷年賬目、土地籍冊。
按照他的估算,這兩類鹽鹼地的比例大約是五五開。
所以如果能解決海潮倒灌,就可以解決廣陵郡一半的鹽鹼地問題。
廣陵郡適合農耕的區域會因此大大增加,很多現有田地的單產也能提高,將來甚至可能容納數倍的農業人口。
……
陳群把這個預期收益,給諸葛瑾算清楚了,確實很誘人。
但陳群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
他手頭有四萬人、一個冬天的時間。
但怎麼把這些勞動力利用起來,怎麼規劃、施工、解決這個問題,陳群束手無策。
他又不是水利專家。
諸葛瑾也不是水利專家,何況他才剛剛聽完彙報,現想腦子也沒這麼快。
琢磨了大約一盞茶的工夫,諸葛瑾才隨口說:
“有沒有考慮過,在邗溝與長江之間,修一道閘門呢?平時通航可以開閘,一旦漲大潮就關閉,鹹水就灌不進運河了。”
諸葛瑾前世雖然很少來揚州,但他在錢塘求學工作多年,那也是一座大運河起點的城市。
他去運河博物館參觀過好幾次,也知道那種能在不同水位河段之間通航的船閘,要到清朝才出現。
但如果只是一道隔離海潮的簡易閘門、不考慮水位差通航,那麼隋唐時期就有這種技術了。
確切地說,是隋煬帝重修大運河後,唐初貞觀、永徽年間就在揚州修了邗溝閘門,為的也是防海潮倒灌。這才導致唐宋時的揚州比漢朝的廣陵要富庶得多。
從漢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