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洛邑,閒雲野夫江鷗子
公若不棄收公為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六章 洛邑,閒雲野夫江鷗子,綜武:這個苦境有點強,公若不棄收公為子,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最高的善;道是不可言說的,人的感官也不能直接感知,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持之不得。
道既是宇宙的本體,又是萬物的規,還是人生的準則。
道為天地萬物之根基,至大無外,至小無內,自無中生有,有還於無,包羅永珍。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一陰一陽即是道。
而我等修行,便是在求道,逐道,證道,成道。
至三皇五帝以來,天下修行方式不斷進步,不斷改善,到了如今以後天,先天,近神,登神四境為主,而道境三十六重天為輔,直至成就大羅天道果。
李耳不才,以一炁演化天地自然永珍,修行至今,不過一炁而已。
不知道先生可有其他看法。”
凌絕頂聞言開口說道:“若以我之經歷,不過是做平凡人,行平凡事,從平凡之中做到這些事本身便是超凡。
我之眼中,做人便要修身,正心,正身,正意,正勢,正道,縱使是平凡人,也會在平凡事中做出超凡。
道為我用,我即是道,不分彼此。
道友修行之一炁,是天地起源,也是永珍歸一之時的源頭。
待到道友功成道境三十六重天,烙印三十六重虛空,成就大羅天,以自身一炁演化永珍,或許道友,會有另一種體驗。”
凌絕頂與李耳交談論道,雖是平平無奇的講述自身的道,卻在相互學習,不斷進步。
直至兩人論道三天三夜,才肯罷休。
論道之事結束後,凌絕頂拜別李耳,往洛邑外城走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