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謝安的初心,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然桓溫知道趙國的內亂才剛剛開始,局勢也正如謝安所言現在北伐可能更容易引起北方胡族的集體擔憂,反而讓他們更加的團結,所以現在北伐可能確實是急不得。
但是桓溫依然有氣,那就是為何沒有選他北伐而是選擇了殷浩,畢竟桓溫的軍事才能已經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可,而殷浩目前一次像樣的戰爭都沒有,而且荊州和梁州的地理位置也比揚州更加的有力。
面對桓溫的責難,謝安依然是微微一笑,謝安就是這樣,總是一副喜怒不形於色的樣子,不管面對多大的困難和危機,他都會鎮定自若,一幅胸有成竹的樣子,其實他的內心也是慌的一匹。
但謝安到底是謝安,在稍作思考之後,就想到了應付桓溫的方法,他十分清楚桓溫不滿的並不是北伐這件事,而是為什麼不是由他來主持北伐;他更清楚殷浩不管是人品還是能力其實並不服眾,推殷浩出來主持北伐完全是因為朝廷裡實在是無人可用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桓溫提出異議也是情有可原,但是發出去的政令如同潑出去的水,尤其是北伐這樣的軍國大事,是不可能朝令夕改的,所以如何說服桓溫,讓他坦然接受這個事實,就成了擺在朝廷面前的難題,本來這個事應該是由何充來解釋的,但是何充太鬼,知道自己肯定說服不了桓溫,所以乾脆就來了稱病不出,把這個事情完美的給推出去了;於是這個燙手山芋又到了褚蒜子這裡,褚蒜子本來還想以人情世故來勸一下桓溫,沒想到桓溫又是哭又是鬧的,褚蒜子也有些受不了,就直接拂袖而去了,於是,此事就又落在了事情的始作俑者謝安的身上了。
謝安倒也不懼,一番北伐五勢的戰略性劃分,已讓桓溫心服口服,現在只需讓他再明白偏居東南的東晉王朝這一勢的內部矛盾關係,自然就能讓桓溫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所以謝安在思索了片刻之後,輕聲嘆了一口氣,緩緩的說道:
“哎,此次推薦殷浩主持北伐大業,實屬無奈;天下人都明白,不管是從能力還是實力上來講,您桓將軍都是北伐主帥的不二人選;然朝廷也有朝廷的顧慮,自永嘉南渡以來,元皇帝歷經千辛萬苦在東南一偶再建朝廷,已屬不易,但此時的中央實力已經大損,根本無法約束下面州郡的實力,一些有實力的州郡的實力甚至比朝廷還要強,當一個人的實力強大到可以威脅朝廷的時候,一切的倫理綱常都是空談,能不能臣服於朝廷的調遣完全看主政者的個人野心;王敦之亂、蘇峻之亂皆是如此,若不是因為北方有胡族政權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讓我朝的各方勢力能夠暫時的團結在朝廷周圍,表面上遵從朝廷的話,說不定早已改朝換代了。”
對於謝安的說辭,桓溫是認可的,作為一個穿越者,桓溫當然是知道東晉王朝之所以存在完全是因為士族政權擁戴的結果,在目前強敵環繞的情況下,當皇帝已經成為了一個高風險的職業,士族們為了對抗北方的胡族,同時又在無法做到一家獨強的情況下,為了維護各自利益的平衡,只能繼續擁護司馬氏為共主,其實司馬氏根本控制不住士族群體;
謝安說的這番話,其實是在隱喻桓溫實力發展的太快了,已然威脅到了其他士族們的利益了,為了平衡,防止桓溫的勢力更加強大,只得借北伐之事來扶持殷浩上位了。
桓溫當然聽出了謝安的隱喻,這個在江陵的時候,郗超和袁喬已經提醒過自己了;桓溫這次進京,其實也是想向朝廷解釋一下此事:自己一直都是以家國為重,以收復故土、匡扶天下為己任,絕對沒有任何的偏心,為了北伐,自己願意交出所有的即得利益,包括荊州,只要讓他能夠主持北伐就行。
對於桓溫的這個態度,謝安又是微微一笑,在他看來,桓溫在政治上實在是太稚嫩了,其實對於當前的朝廷而言,北不北伐的其實都無所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